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09-052018-02-28

作业要求 :

教学过程中常用到教案,请结合自己平时的教案,选一个修改成创新教学设计,并说明创新的表现。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如有符合本作业要求的教育教学图片,可一并发布于作业中;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

提交者:学员巩雪    所属单位:枣庄四十一中    提交时间: 2017-09-13 16:19:41    浏览数( 25 ) 【举报】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途径。

  2. 理解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 认识回声,了解回声在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动手操作认识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介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课的 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介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途径的理解,利用回声测距离。

创新点:

  1. 能够有效的联系生活,并能够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感受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2. 课堂中,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组织学生自学,展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展示的好习惯。在回声的教学中,增加了学生的自学以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下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教学过程:

  1. 创景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声音,例如:海啸、飞机,汽车、鸟鸣、笛子、琴声等。观看后提问,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有声音,你有没有想过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回答。(这样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吸引注意力,激趣。)

  1. 新课讲授

  1. 声音的产生

组织学生拨动橡皮筋,说活时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并小组讨论,你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学生讨论后我将播放敲击鼓面,纸屑运动状况视频,接着演示证明音叉振动的两个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并讲解转换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声音的产生。

    接着,我用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然后用手扶住敲响的音叉,进行对比,两次听到的声音为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发言后,强调:①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最后列举实例,如:蝈蝈、唱片。

  1. 声音的传播介质

过渡:我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那声音是如何传入我们耳朵的?

   播放真空罩中的闹钟,学生会意识到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真空不能传声。接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能听到声,敲击桌面,耳朵也能听见声等,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传播介质。

   接着播放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太空中交谈的资料片断,让学生举手回答太空中对话与生活中我们对话有什么不同。

  1. 声音的传播形式

展示音叉传播形式的swf动画,直观理解声波。

4.声速

   展示课本声速表格,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出: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 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3、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5.回声

   组织学生自学课本30页,回答为什么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能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0页小资料上面的自然段“回声”部分,尝试回答回声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条件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等问题。

学生回答后,我强调: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的一种现象。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6.回声的作用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归纳总结: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展示人耳听到声音过程,贝多芬等,进一步联系生活,理解知识。

三、课堂检测

自主完成教学案14页检测内容。

四、课堂小节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内容。

五、作业

鼓励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关本节内容,并用已学知识解释。课下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视频、课件,见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1-28 10:19:57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