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高中语文工作坊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1-172018-12-31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结合培训内容,谈一谈你对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的认识。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任明言

高中语文工作坊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杨秀霞    所属单位:柘城县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7-20 10:05:51    浏览数( 0 ) 【举报】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一)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其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弊病,难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板书的形式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但语文知识是一项复杂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会因为板书而浪费大量时间[1]。此外,传统刻板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传统教学体系下,学生的语文成绩鲜有提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呈现出各种类型的实物,通过影音的形式展示语文的魅力,还有助于教师开展多种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以教师单方面讲解、板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性地记忆,基本没有多少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因此无法刺激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兴趣的提升和语文情操的培养非常不利,无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需要做适当的引导即可,学生基本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获取必要的知识,并通过同学间讨论或寻求教师帮助、指导的方式内化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一点运用到任何学生身上、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都是正确的。在多媒体工具的辅助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是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接触语文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意识[3]。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性及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造一个良好、易于接受新鲜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眼见其物、耳听其声,从而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和兴趣,充分调动中专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热情。举例来说,当教学在给学生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一下徐志摩这个人,介绍一下徐志摩一生中创作的各类作品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并在多媒体设备中播放徐志摩的照片及和徐志摩有关的资料。然后教师再在多媒体设备中展示康桥在那个年代的样子以及现在的样子,展示康桥不同寻常的美[4]。再通过徐志摩和康桥简要介绍徐志摩与林徽因美丽邂逅的爱情故事,再讲解到这一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等渲染手法,极尽所能表现一个美丽场景,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个精美的PPT呈现给学生们。

(二)突破教学重点

中专学生对感性的分析更擅长一些,而对理性的分析能力则相对较弱,因此中专学生大体上都是比较缺乏理性思维的,特别是在遇到哲理性或历史性较强的文章时,中专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薄弱之处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具象,化无声为有声,充分利用学生更擅长感性思维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声像俱佳地表现语文内涵,这样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感知语文,理解语文[5]。以鲁迅的《拿来主义》文章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首先在多媒体设备中展示鲁迅这个人物,采用图文结合、音像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鲁迅这个人物,而不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本身的讲解。然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图文并茂地展示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使学生对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批判的现实有充分的了解[6]。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将鲁迅革命的一生作简要讲解,学生们就能通过这一讲解了解到鲁迅不仅是革命先驱,也具有普通人的情感。借此,教师可以再通过多媒体设备介绍一些鲁迅创作其他作品时的历史背景及人文情怀,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们讲解更多的鲁迅作品,让学生们对鲁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之后,再具体详细地分析《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也会更加容易一些。

(三)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及概括反应,它充分体现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及联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出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多媒体在表现能力方面远强于教师口述,因为多媒体能够展现更大的信息量,并且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向学生们展现语文知识及背景,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轻松地在语文课堂上展现教学内容,学生们通过直观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信息联想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7]。以讲解白居易的《长恨歌》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放映一段讲述安史之乱的纪录短片,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将其爱情故事放到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详细介绍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同时告诉学生,杨玉环的真实身份,她实则是李隆基儿子寿王的妃子,从而引导学生不要只停留在对诗歌表面的理解,也不要将思维局限于对杨玉环爱情的理解上。白居易所创作的《长恨歌》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它对人性多样性的解读是十分深刻的。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多个视角下分析审视《长恨歌》一文,从而得出多个结论而不是唯一结论,这样对学生的纵向思维的培养是具有很大好处的。当然,教师也应充分把握学生的总体性思维能力,防止过犹不及的问题出现。

(四)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课程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学情操,而这也是中专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专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工作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理解和思考,充分发掘教材中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情怀,对学生进行基于马克思思想的教育,以此充分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并深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鉴赏能力。众所周知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仅仅是依靠语言进行相关描述的,在对情景的渲染上缺乏美感和深度,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单一的语言描述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表现力和亲和力,并且往往缺乏相应的情景渲染,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的思想教育功能[8]。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运用声音和影像的亲和力、感染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特定场景,增强其真实感受,通过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毛主席在写作这首诗时,可谓意气风发,并且正值冬季,景观壮丽而震撼,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首词之前,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展现一下延安地区冬天的景象,越壮美越好,先让学生了解毛泽东主席当年在创作这首词时的环境,然后教师再结合词的具体内容作具体讲解,并在讲到每一处时,都可以通过图片及视频的方式展示特定的场景。(五)引导自主学习只要学生充分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之后,就会自己利用网络设备,如计算机或手机,自行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突破课本的局限,获得丰富的知识,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教师甚至可以带领他们进行研究性的学习[9]。当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及意义时,教师就可以彻底转变自身角色,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秩序和学习环境,真正由教变导。当然,虽然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点,但这也不意味着它适用于任何课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设备时,应充分遵循相应的原则,如可操作性原则等,不应因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而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从而本末倒置。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尽量保证课件的简洁和灵活,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课堂时间[10]。教师所展示的课件内容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避免重复多余及无效的动作。多媒体课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意愿。

三、结语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教师解决了教学难点等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创新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不懈努力。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7-20 16:37:1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