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12-142018-05-31

作业要求 :

      根据学校管理员发布的校本研修规划书第二次研修活动主题,并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实践,提交一份相应的校本研修成果。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项目县/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组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马燕    所属单位:固始县幸福小学    提交时间: 2018-05-23 09:36:29    浏览数( 3 ) 【举报】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固始县幸福小学    马燕

     通过以课堂教学案例开发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机制的构建,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良好研修氛围,改变原有研修活动的死气沉沉,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唤醒教师的成长需求,实现研修活动应有的研修价值。

一,1.开展课堂教学案例开发是研修活动回归本原的需要

  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过去的研修活动,一般是请教研员介绍如何备课,或是组织教师听课、评课,这样的研修虽有一定效果,但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参与不进来,所以活动完了之后,效果并不大。天长日久,教师失去了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只会 “拿来”,不会创造性地使用,一旦在“拿来”过程中遇到阻力,“研修”往往就自动终止了。另外,研修之前、研修之时以及研修之后,教师之间都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和互助,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我们期望通过以课堂教学案例开发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机制的构建,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良好研修氛围,改变原有研修活动的死气沉沉,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唤醒教师的成长需求,实现研修活动应有的研修价值。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造教师间相互关爱、帮助、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2   课堂教学案例开发是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

     大量的教改研究实验证明,在学校科研课题理念的指引下,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行之有效的科研形式。即在学校总课题组设计的“课题核心概念”指引下,让学校全体教师经过学习和亲身体验课题组精选的专题教学理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和运用,根据实践效果及时记载和分析一个个典型的课例,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和提升教学成果,不断完善总课题组的基本主张和研究策略,不仅会提高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促使教师自觉地将这种教学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品格和教学风格,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这里的课堂教学案例是学校课题的“研究轨迹”,隐含着课题研究基本主张的“理论和实践的混合物”,是教师个体对于课题研究的贡献。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典型课堂教学案例谈论的事件是自己亲历亲为,有话可说:课例所体现的意义正是自己在教改中追求的,不但应该而且也能够表达: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 “教育事实”描述教改成果效果,保证了教育科研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正因为此,课堂教学案例应该而且正在成 为中小学教师初步表达自己所取得的教改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

3   撰写并研究课堂教学案例具有“学习”意义

  在撰写和研究课堂教学案例过程中,教师带着某种理性认识不断反思和加工以往课堂活动的故事情节,能让表述者从具体事件中领悟到“现实的、具体的”(而不是书本上抽象的)的教学理论,这样教师不仅看清了理论体系本来的面貌,更看到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的状态,具有明显的 “学习”特征。另外,课堂教学案例是教师既往行为和表现的记录,是一种经验积累发现问题的过程,可以为当前或以后的行为改进提供实用性更强的实践性知识。课堂教学案例是一种阶段成果形式,是从事教改研究的素料,是为理论研究准备的科学素材。课堂教学案例从教改实践中来,其来源是经验性的,是经验地收集起来的事实,能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经验事实和实践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校本”的思想始萌发于20世纪60至70年代英、美等国,其初衷是为改革教师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而今,校本的思想和提法己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校本培训”则成为这些国家教师教育中一项有效的改革措施,主要形式有PDS等,以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密切合作为主要方式,旨在解决职前培养阶段师范生入职难的问题。但相比而言,国内学者于20世纪末本世纪初引进“校本培训”模式,则主要用于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校本教研”可谓我们中国正宗的“土特产”,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为了学校而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其二,在学校中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其三,基于学校的现实问题需要而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校本教研”有为弥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之嫌,过于侧重于教师的“研”以及外来专家的引领作用,教师有参与权但其出发点很少基于教师自身的“反思”与“专业发展”,因此势必影响到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与我们课程改革的现实目标追求存在出入,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正,“校本研修”由此出现。校本研修秉承了“校本教研” 的基本内涵但又有所发展和完善。校本研修更为重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目标指向的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主体的和谐发展。

     目前,理论界对“校本研修”的研究不是很多,一些学者只是对校本研修的概念、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探讨,也有一部分学者从理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校本研修的策略,比如校长如何在校本研修中的发挥引领作用,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等,但是这些内容还比较零散,也缺乏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践界对“校本研修”的探索相对于理论界要多,但大多数学校因为缺乏有效的专家引领,教育部门的相关支持,探索出来的途径、方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推广的价值不高。当然,也有一些学校提出了基于教学现场的校本研修模式,提出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这些探索填补了“校本研修”的实践空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他们的研究仅限于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和编制。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案例是教师个人教学实践智慧的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和编制只是把教师内隐的教学智慧、教学观念外显化的过程。这些观念、智慧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示范、辐射作用,又难以得到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因此,编制出来的课堂教学案例只有通过教师之间的分析、交流和讨论,才能实现教师之间的经验共享,才能发挥课堂教学案例的示范、引领或警示作用。换句话说,课堂教学案例的产生只是完成了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第一个过程,使教师内隐的个人教育知识、实践智慧得以外显化,而只有经过第二个过程——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交流、讨论乃至修改、再实践——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案例的功能与作用。由此可见,探索课堂教学案例开发,也就是学习、撰写、交流、研讨、实践、反思等的一系列过程,这对于增强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本次课题研究活动,致力于以校本研修为载体,让教师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找到并提炼出值得研修、能够研修的真实问题,从专业人员、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和同伴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实践过程进行持续反思并不断改善行为,从而不断生成教学智慧,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理论,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总体思路

首先,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校本研修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文献分析。接着运用访谈、问卷等方法来了解当前我市中小学校在校本研修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探析。然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当前我市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出发,构建出适合我市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性的系列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探索借助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性的途径和方 法。

本课题围绕研究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一)课堂教学案例开发对于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性的积极作用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2.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3.教师合作能力与反思能力的增强

   4.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以增强校本研修实效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

   1.探索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

   2.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程序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