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7-09-202017-10-20

作业要求 :

作业二、紧扣本次培训的研修主题之二并联系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撰写一篇论文或一篇学习心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如有发现,直接取消评优资格,退回重新提交。 

发布者 :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张卫军    所属单位:埭头第一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0-14 19:50:28    浏览数( 2 ) 【举报】



传统文化在作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埭头第一中心小学 张卫军

其一,文以载道。

文章是负载着作文者的思想,是道的体现。刘勰《文心雕龙》中说:“道沿圣以重文,圣因文而明道。”13这里的“道”指的是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传统文化是非常强调做人教育,在知识教育里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准则。这不管在《四书》、还是《五经》里,首重的便是道德的教育教学的。撇去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封建的糟粕,儒家经典最重要就是培养人的道德观,进行人格培育,让人修身养性,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这与现代教育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培养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前段时间一部《大长今》红遍了大江南北,在惊讶于人家的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之时,不禁惊叹:我们的淑女何在?韩国的前身高句丽,其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为天朝之附庸,不料如今却本末倒置,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而传统文化中象《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对于当今的小学生是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是不无裨益的;而《论语》、《孟子》等大哲学家的思想又将为他们带来一股清新之气。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初入社会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14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讲到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其二,传统文化中追求的个性的发展与体验。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5所以作文是个人的独特感知。而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更多的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共同的作文模版,僵硬的范文及范例,把作文知识当作数学的方法公式一样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这种环境下,又何来佳文华章呢?却无异于八股文,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体会心得。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是背道而驰的。
    个别化教育,这体现在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性给与了不同的指导,以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发展。如孔子和其他三位同学讨论的时候,曾点在旁边悠闲地鼓瑟。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说:“有必要记住学校的生长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一切教材的发展必须有同儿童经验成长的阶段相应的许多步骤。”16这是一种个人特性。要发现个人特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予以正确的方向,使之形成自己的方法态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重视体验的传统。正如禅宗里讲究“悟”,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是个人的独特体验。“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即生矣。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为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17文章经过了主体的性灵,是渗透了作者的情感的,是极具个性化的。所以作文应下放到学生自己的行动之中,立足于生活。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让他们去实践,在实践中感知与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方能言之有物,而非借助老师之口得到没有个性的印象。孔子的游学和明朝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这一方面最好的注解。这与教育家陶行知也讲“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强调“行知”思想是如出一辙的。

三,厚积而薄发。

清朝张伯行《养正类篇》有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即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18这里的分析虽非十分精确的,但有他的合理性,可以看作中国传统教学的大纲。故蒙学以背诵为主,这也是一直为后世诟病,认为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死板,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但结合我个人在农村教学的实际,对于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立意旧,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拓展一个新的内容,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刘勰说写文章之前要做好四个准备,就是“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择词。”19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博览群书取其精华,加强学生的学识素养,心中有物,自然也就言之有物。在实际运用中则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达到这个目标。

1.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背些经典国学,如《三字经》、《千字文》抑或《声律启蒙》等,富有韵味,信息量大又琅琅上口,也可加强学生的语感和增强文化底蕴。

2.开设文学欣赏课。每周开设一节文学欣赏课,有计划地选取经史,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中的精品,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近一步的了解,感知和体验。这也有助于解决作文模式单一的问题,在文体上趋于多元化,多样性。

3.熟语的积累。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练的形式,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且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有表现力。20且熟语便于记忆,能够大量充实小学生的词汇。平时让学生在阅读中多收集成语、惯用语、歇后语,或进行成语接龙、歇后语大比拼之类的游戏,使他们在无形中丰富了词汇。

4.对诗歌的解析与再现。诗歌可以说是国学中的精萃,而且许多诗歌篇幅短小,立意高雅,内容浅白,对于小学生是非常适合的。在教许多叙事或写景的古诗时,我常在课后让学生对诗进行加工。如编成一个小故事,一则小品,也可以将诗中的意境化在自己的作文中,使学生长了知识也学得写作的一些技巧。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安石《泊船瓜洲》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拓展,写一篇写景的小文章;如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可以写成状物的小片段;象孟郊的《游子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让学生写成写人或记事的作文;这就给学生一个习作的模板,又给他们宽阔的创作空间。学生较易入手,兴趣较为浓厚,作文也言之有物。

5.利用传统节日。中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富有人文气息的传统节日,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这些往往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相对于城镇居民,农村的传统节日气息较为浓厚,每个节日的许多饮食、传统仪式等风俗习惯都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小学生亲历其中,便以利用这些节日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的资料,如文人逸事、诗词掌故、民间传说等,参与其中,自然就津津乐道,不愁无从下笔。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0-16 09:43:14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