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7-09-202017-10-30

作业要求 :

作业二、紧扣本次培训的研修主题之二并联系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撰写一篇论文或一篇学习心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如有发现,直接取消评优资格,退回重新提交。 

发布者 :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郭国扬    所属单位:秀屿区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0-25 19:06:38    浏览数( 0 ) 【举报】

 

谈思想品德课堂中提问手段的运用

内容提要:提问是教学活动重要的一环。若能运用得当,则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提问的常见误区有:忽略学生思维的启发、忽略学生的主角地位、忽略学生思考的时间要求、忽略问题情景的创设、忽略普通学生的诉求,要走出课堂提问环节的常见误区,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思想品德课堂的提问手段:提问要坚持目的性,启发性,适度性,全面性等原则;为提问创设必要的情景,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做出评价,敢于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关键词:提问常见误区 提问原则 提问手段

正文:

十多年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有了三次以上大的变更,而且每年都有小的修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与时俱进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改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思品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一般提问的常见误区,合理运用提问的手段,让学生爱学思品课程,在思品课堂上勤于思考、快乐参与。

一、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常见误区

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如果能正确运用,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运用不当,那么课堂提问就有可能会流于形式,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常见误区主要有:

1、忽略学生思维的启发。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改革,认为传统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而新教学模式就是热热闹闹,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师多提问,学生多回答,因此会出现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如某一思品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时,会问:“什么是隐私权?”学生毫不费劲地将课本中的隐私权概念回答出来。这在思想品德课本中是很明显的,学生一看便知。这一种提问方式重“讲”“轻”“思”,难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这样的提问太过于简单。无法做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发。

2、忽略学生的主角地位。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最后再做补充。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回答的内容偏离了教师预定的框框,教师就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甚至假装没听见。如一兄弟学校老师在讲《维护消费者权益》时,以视频《疫苗之殇》导入新课,在观看过程中,有学生说,“疫苗有那么可怕吗?”“我可不想打疫苗!” 然而,没有看到教师对学生的疑问、担忧、恐惧给予正面的回答与引导,思品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大为削弱。

3、忽略学生思考的时间要求。有些思想品德教师的提问常常采用即问即答的方式,学生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讨论,回答的答案就显得简单、肤浅,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要么干脆不说话。如在初中毕业班总复习阶段,教师提供一段材料,问学生“以上材料体现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如果不给学生一些时间去分析、去思考、去斟酌,就难以给出正确的、完整的答案。

4、忽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有些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提问只注重教材知识的考查,而不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不重视情境的创设,因而形式呆板、手段单一。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时,若教师只是简单地提问:“如何看待家长翻看子女日记的行为?”而不注重情景的创设。学生会认为对这种行为只能加以反对和制止,只看到了法律的严肃性,而没注意到家庭中的基本人伦,忽略了亲子之间的温情。

5、忽略普通学生的诉求。有些思品教师在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时,只考虑优秀的学生,提问时做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对普通学生或后进生的提问有的冷淡,有的则会成为惩罚的工具。如:看到学生走神或搞小动作,有的教师就故意用偏难的问题让学生答不上来,让他(她)在同学面前没面子。这样的提问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考,反而会引导学生对提问的反感,使提问失去其价值与意义。

二、合理运用思想品德课堂的提问手段

作为一线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尽量走出课堂提问环节的常见误区。切实运用好提问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坚持一定的原则,合理运用思想品德课堂的提问手段。

(一)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应坚持的原则

1、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实际、所教的学生实际,设计几个难易度适中的问题,要精不要滥。通过有目的的提问,将教学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提问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效果增光添彩。

2、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后,学生的回答经常与答案有一定的偏差,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而不是直接让学生坐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一课时,材料中提到小红收到同班同学小海的一封“情书”,提问学生“小红该怎么办?”有学生回答“把情书交给班主任”,教师就赶紧再问“班主任会如何处置小海?”“情书事件若闹得满城风雨,对小海的成长影响几何?”通过问题的启发,让学生懂得为人处世要考虑方方面面,而不能鲁莽行事。

3、提问要难易适中。提问的问题要像猴子摘香蕉,香蕉的高度要恰到好处,太高摘不到灰心丧气,太低了唾手可得没有成就感。“香蕉”就是思品教师设计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值要适中。把握好难易间的“度”,使学生在努力探索后才作出正确的解答。

4、提问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我们的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为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手段的运用

 1、思想品德教师要为提问创设必要的情景

教师要为提问创设必要的情景,创设的情景材料可来源于学校的课程资源、来源于新闻热点、来源于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走进法律》的内容时相,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我先播放一段欧洲杯足球比赛的简短视频。而后结合视频中的解说词,提问学生:“什么是越位?” “足球比赛中还有那些比赛规则?”“为什么要有比赛规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层层设问,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分析,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思想品德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否则学生会因为思考得太仓促而回答不了或回答不好。这样一是影响提问效果,二是挫伤学生积极性。提问后若有时间保证,学生可独立思考、可交流讨论,回答效果一般较好,即使回答的内容不够完整,也可通过再点拨、再思考、再回答,进一步完善答案。

3、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做出评价。

在课堂提问环节,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激励,学生回答的比较好,可以用“很好”、“不错”给予肯定,如果回答深刻、严谨,可不吝美言。如在分析选择题“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西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证明了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正确选项)”,为什么要排除另一选项“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学生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另一学生马上反驳“一国两制”适用于香港、澳门、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才适用于台湾地区。对后面这一学生马上褒评“你的分析完全正确,对本学科的研究很有深度。”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好,教师也应善意婉转评价“我们听听其他同学的观点,好吗?”课堂的提问重在鼓励学生的参与,而不是让学生感到难过与不安。

4、思想品德教师应敢于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时也会发现教材中、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存在一些反差,如果能将提问的权利交于学生,让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再加以释疑和正确引导,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平等、自信、鼓励的氛围,给学生敢想、敢问的自由的空间,并且在这个空间里充满了鼓励和肯定,而不是对自己回答不了的提问加以简单的敷衍,甚至是讽刺、打压。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地走出那些提问的常见误区,把握好提问的原则和方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华,传统提问的缺陷及应对策略,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11期。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0-26 09:35:07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