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学习梳理

  发布者:王霞    所属单位: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7-10-18    浏览数( -) 【举报】

中国称谓礼仪

一、年龄称谓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10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2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8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49

九龄:为9岁。

513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615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16

二八:为16岁。

820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930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1040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150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古稀等。

1254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1360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1461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1570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1677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1780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耋: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1888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1990

上寿:九十为上寿。

2099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21100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22108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附表:

1、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龆年:童年。

[tiáo]年:女孩七岁。

龆年:男孩八岁。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总角:角,小髻。总,束发上分,人之童年。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礼记》“人生十年月幼学”。

2、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

    舞勺之年:13~15

    舞象之年:15~20

    金钗之年:12岁(女孩)。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女子十又五而笄”(结发为笄,表成年)。

    标梅之年:出嫁。

束发:男孩成童,束发为髻。

    破瓜(碧玉年华):瓜拆开为“二八”,二八相加或相乘,谓女子十六或六十四岁。

    桃李年华:20岁(女) 。

    花信年华:24岁(女)。

    弱冠:《礼记》“二十曰弱冠”。男子二十结发加冠,体且未壮。

    而立:《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成立:“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人之成年。

    不惑:《论语》“四十而不惑”(明辨不疑)。

强仕:《礼记》四十曰强仕。

3、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 “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知非:《淮南子》“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人之五十。

    天命:《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及艾:《礼记》“五十曰艾”(发白如艾);

    杖行:《礼记》“五十杖于家” 。

    耆艾:《礼记》“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人之五六十岁。

    花甲:人之六十;

    耳顺:《礼记》“六十而耳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垂老:《垂老别》,人之将老。

    桑榆:《后汉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黄昏,喻人之将老)。

    耆老:《国语》“六十曰耆,七十曰老,”人之六七十岁。

    古稀: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

    迟暮:杜甫“迟暮少寝食,”人之将老。

暮齿:晚年,暮年。

皓首:白头,指年老。《后汉书》“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眉寿:《诗经》“此为春酒,以介眉寿”(秀眉,寿者相称,人之长寿。

    风烛:风中之烛、随时可灭,人之残年。

    [mu]:年老的妇人。

耄耋:“七耄八耋”,人之七八十岁。

眉寿:耄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鲐(tái)背:“九十鲐背” 。

白寿:“白”为“百”缺一,人之九十九。

寿民:“清代称百岁老人为寿民”。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久寿:长寿。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期颐:《礼记》百年曰期颐(百岁人生年数之极故曰“期”)。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