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注重操作 提高效率

  发布者:田娟    所属单位:暨阳湖实验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2017-11-07    浏览数( -) 【举报】

                                                                                        注重操作 提高效率

田娟

    教育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凡是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容易理解和记忆。况且“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运用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并掌握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向抽象思维转变。几十年来的教学经历使我觉得:充分运用学具操作,不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注重操作,让低年级学生在玩中学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爱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用单调的教学方法,实在难使学生思维引上“正途”,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动手操作及用语言表述,使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例如:在教学“8”的认识时,我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出发,注意增加学生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摆弄小学具。首先通过具体事物引入“8”,如8个人的88个救生圈的88只鸡的8;第二步,使用计数器,使学生明确“7”的后面添“1”是887的后面;第三步,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8”,然后从1数到8,从8数到1;第四步,通过点子图,引导学生一一对应地比较,使学生知道7 < 8 8 > 7。学生对8的认识开始抽象了。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说出物体的个数是8的一句话,让学生积极思维,畅所欲言。经过对8的认识和数序的反复练习后,学生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边摆小棒边口述操作结果。这样,

 8    8     8    8

      ∧  四组数的组成都通过学生的自学找到了,接着

7 1  6 2  5 3   4 4

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8    8     8

    ∧  结果,另三组组成也被学生推出来了。从学习效果看,

1 7  2 6  3 5

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生动有趣,知识掌握得牢固扎实,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再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比多”、“比少”一类的应用题是个教学难点,乃至到了中年级,仍有不少学生搞不清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不厌其烦,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理解大数、小数、相差数之间的关系。在摆一摆、比一比、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强化,注意力不易分散,摆放的学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数量间的关系,学生理解得快,计算也快,印象更加深刻。

二、注重操作,让中年级学生在用中学

    由于教材的改进,三、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许多概念。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总是要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应站在思维分析的高度,从操作直观入手,把动手、动脑、动口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具体的思维情境中,建立正确、清晰、深刻的表象,为脱离直观达到抽象作准备。这样既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又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安排演示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首先由教师演示平分一块饼,认识二分之一,再平分一个圆,认识三分之一,并用精确的语言说明演示过程和每一环节的意义,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折折、画画、分分、想想、说说的形式,对学具进行操作,利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充分感知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使之逐步上升到理性程度。通过这样的感知活动,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的诸要素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以后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知识保障。

三、注重操作,让高年级学生在做中学

    高年级学生虽然自制力有所提高,但还是有着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因此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动手操作活动,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经过手脑协作,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获得真正的理解。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当堂演示切苹果并讨论。首先,切一刀得面——切两刀得棱——切三刀得顶点——再切三刀得长方体。这样以演示动作的“慢镜头”清晰地展示面、棱、顶点,也为下面长方体特征的教学展示了讲授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触摸长方体积木和认识长方体直观图的面、棱、顶点。这样教,熔观察、数数、说话、操作、触摸于一炉,教学内容逐次铺展,感官活动不断丰富,认知材料渐次抽象,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准确地把握这一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总之,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都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这样,学生可在操作中获取知识,概念清晰、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思维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