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谈谈《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心得

  发布者:袁玲君    所属单位:沙洲中学    发布时间:2017-11-10    浏览数( -) 【举报】

《物质结构与性质》比较抽象,很多的概念难以理解,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效地教学,将抽象的原理、概念化为形象的实验、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否则就算教师讲一百遍,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的。例如:在培训中的视频里,专家截取了一节公开课的部分片断,这位老师在讲授杂化轨道的时候,采用气球模型说明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与稳定性的关系,我觉得特别地形象,特别容易理解,学生自己动手,课堂也充满了乐趣。专家们也指出做模型的体验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面貌,从而增加了知识的可接受性。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晶体结构的教学中使用实物模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方式,仅仅看教材的图,学生难以想象,这时候可以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乒乓球,通过不同位置的摆放、堆积,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而且还印象深刻。再比如:氯化钠晶胞中钠离子、氯离子的个数以及配位数时,可以切小的方的土豆块或萝卜块,加上牙签,学生自己动手搭建模型,搭完后观察,不但方便理解,而且加深印象,课堂也充满了乐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化抽象为形象这节内容我印象特别深刻,也非常值得我们老师学习和钻研。

教材是死的,教师和学生是活的,再枯燥晦涩难懂的概念和理论,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将书本知识加以科学的处理,精心备课,开动脑筋,挖掘素材,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就能引领学生更好地探索未知,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