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者:王兴    所属单位:沙洲中学    发布时间:2017-11-17    浏览数( -) 【举报】

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及其作用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必须弄清思维导图的来源及其作用。在应用思维导图前,我们需要对思维导图的起源、特点、作用等深入分析,以便熟练地将其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不是按照顺序方式来呈现对象的特点,而是通过带顺序的标号的树状结构来呈现思维过程,是一个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过程。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可由此而向外放射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细胞骨架等不同的内容,再根据每个不同的内容放射出相应的“点”。如细胞质基质,可为成分、状态和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生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绘制的一般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很多学生并不会作思维导图,这也就让思维导图的应用落空。在教学实践中,要教会学生思维导图绘制的一般方法,这样才能为应用奠定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现,一些学会作间的“思维图”,但不会系统的应用思维导图,这也就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确定中心关键词。这一步是极为简单的一步,如“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组成细胞的分子”等,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复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目标而确定中心关键词。思维导图不限定在某个章节的应用,也可是某个知识点。如跨膜运输方式。

其次,根据中心关键词,从图形的中心开始,画出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需要注意,每一条线应该采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支”代表的是在思维过程中和中心关键词相关的想法。这是构造思维导图的第二步,在该环节中,重点是要根据中心关键词而确定分支。一些学生在确定分支时往往会出现啰嗦的现象,对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优化选择。

最后,细化分支。在确定了分支后,就要引导学生利用联想的方式来拓展思维导图。这实质上就是绘制思维导图的第三步,即根据联想到的事物或特点而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射出更多的分支。当然,分支的数量和对象的特点是紧密相连的。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同的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的表示,要在粗线条上清楚地记下关键词。如“基因分离定律”下一个分支为“对分离先的解释”,再下一个分支中的第一点“生物的性状是有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应用思维导图来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需要将所有的内容和知识点都记下来,更多的是要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此时就可采用思维导图来达成该目标。当然,如何构造思维导图并没有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根据主线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方便记忆即可。

其次,要注重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对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建立起框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基础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完成,教师更多要做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串联,帮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看待生物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分支,引导学生延续分支而深入剖析,建立起知识点间的关系连接,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最后,应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梳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点”向“面”延伸,逐渐形成系统化。以“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为例,一是引导学生构建“点”,即由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而引出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渗透系统、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分析、跨膜运输方式、结构基础等几个点。接着,引导学生沿着每个“点”逐渐延伸。如此,一步步拓展,把所涉及的知识点逐渐归纳到主线上,这样一来,整个思维导图也就完整了,学生的思路也就清晰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不能盲目地进行,而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分析思维导图的特点,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更好地获得生物知识的构建。思维导图只是一种思维工具,它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更多要做的是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更好地学好生物。

 

附件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