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12017-11-10

作业要求 :

请您认真学习《如何制定课时目标》和《式与方程》两个课程,并在113日前完成以下两项作业:

1.以苏教版某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比较的方式,谈自己学习之后对于课时目标的制定的新看法,新认识。

       2.请以《方程》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谈谈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学生的困惑有哪些?教师该如何处理?

发布者 :小学数学1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蔡玉红    所属单位:乐余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0-26 15:42:41    浏览数( 3 ) 【举报】

     

以苏教版某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比较的方式,谈自己学习之后对于课时目标的制定的新看法,新认识。

答: 以前我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比的意义》第一教时根据教学内容:教科书53和54页 例7、例8和 “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根据要求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知道比、分数、除法的联系。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知道制定课时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全面性指的是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我们的课堂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系统性指的是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与教材的程度一致,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逻辑连续性和整体性。科学、准确性原则:科学性指的是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抓住数学本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准确性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好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具体、可操作原则: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具体,明确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行为的改变,能看出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有什么收获。同时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如何实现目标,可以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表述中找到答案,要便于课堂教学实施。

   反思我以前制定的教学目标,觉得很不全面、不科学。因此,我重新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   

 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请以《方程》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谈谈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学生的困惑有哪些?教师该如何处理?

《方程》这单元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这一单元主要有以下一些困惑:

困惑1:学生对于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可以理解,困难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还能表示一种关系。

困惑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容易记,是记住了就理解了吗?方程的本质是什么?

 遇到这些困惑我们教师 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去做:

在学习方程之前,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和会用字母表示数,因此,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方程的思想及其实际应用价值。 初步认识到列方程需要依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总之,我们在课前要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课中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困惑,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去感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0-27 08:51:16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