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12017-11-10

作业要求 :

请您认真学习《如何制定课时目标》和《式与方程》两个课程,并在113日前完成以下两项作业:

1.以苏教版某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比较的方式,谈自己学习之后对于课时目标的制定的新看法,新认识。

       2.请以《方程》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谈谈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学生的困惑有哪些?教师该如何处理?

发布者 :小学数学1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蔡雪芬    所属单位:青龙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0-31 11:13:37    浏览数( 6 ) 【举报】

课时学习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它不仅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动指南,更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定学习目标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它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基本要求,对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实施建议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学习目标。认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是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要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制定的学习目标才能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以便按照课程标准来确定学习目标的要求及出发点,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习提供合适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下面以《除法的初步认识》为例,说明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步骤。教材分析: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方程这块内容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所以授新课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开始,从他们知道的东西,如跷跷板到天平,然后再过渡到方程。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这节课只要学生能理解和判断,不能过分纠缠概念上问题和其他课外的知识,如果要学生了解太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因难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基础不太好、理解能力不太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对新的内容不容易接受,特别是概念课,所以让学生课前预习会对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帮助。在课堂上多让学生看形象的事物,从而理解概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我设计教学方程的概念是从等式引入的,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然后出示不同状态下的天平,让学生说出能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出来,让学生知道方程源于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形的变化,逐步引出等式,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让学生列举像方程这样的式子,并予以区别,强化方程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三位小朋友写方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在教学实施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然语言对事情进行描述,然后抽象成数学表达,最后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这也正是建模的过程。于是,我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正确找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0-31 15:13:52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