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12017-11-10

作业要求 :

 请您认真学习《如何制定课时目标》和《式与方程》两个课程,并在11月3日前完成以下两项作业:
1.以苏教版某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比较的方式,谈自己学习之后对于课时目标的制定的新看法,新认识。
2.请以《方程》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谈谈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学生的困惑有哪些?教师该如何处理? 

发布者 :小学数学3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田亚芝    所属单位:阳光学校    提交时间: 2017-10-29 20:35:21    浏览数( 4 ) 【举报】

1苏教版某一课的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比较的方式,谈自己学习之后对于课时目标的制定的新看法,新认识。 

答:小学数学教学中,制定出一套具体而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有了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能达到有机的统一,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正如培训老师所说的那样:“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教师到了课堂,教师的上课就决定了学生所学的内容。

我在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以往我是从下面三方面来考虑的。一是:对教学大纲进行全面的学习,掌握大纲精神,因为大纲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正确的依据。二是: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安排意图,对基本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要注意每一个细节问题。还要熟悉自己所教的班级,三是: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作必要的调查,这样就便于确定教学目标切合学生的实际。既防止制定的教学目标太多或太大。又避免制定教学目标学生轻而易举达标。 

在教学苏教版年级下“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在探索中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通过认真学习《如何制定课时目标》,我深刻领会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制定教学目标应该遵循全面、系统性原则;科学准确性原则;具体可操作性原则。特别是具体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性,如何实现目标,可以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表述中找到答案,要便于课堂教学的实施。于是,我对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反思,重新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整数除法的性质,结合除法的意义,确定平均分,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完全和整数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2结合图片理解把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苹果汁的多少,使学生借助操作,观察等活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求4/5的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所以4/5除以2就可以用4/5乘以1/2来计算。这样就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转化为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

     这样就能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随后的教学中就会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优化计算,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良好开端。教师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过程,实质是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在数学教学领域的具体化的过程。其中既体现了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技术性。 

2.请以《方程》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谈谈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学生的困惑有哪些?教师该如何处理? 

《方程》这单元学生的认知起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这一单元主要困惑1:学生对于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可以理解,困难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还能表示一种关系。这是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点。困惑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但在具体实际中经常会出现错误。困惑3:解方程----学生不愿意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有的学生甚至不理解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者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得数方程两边仍然成立。另外学生觉得一是感觉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步骤太麻烦;二是学生对这种思维不习惯。 

我认为可以这样去做:

1.在学习方程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和会用字母表示数,因此,在教学时间,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方程的思想及其实际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初步认识到列方程需要依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性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 

    总之,我们在课前要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课中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困惑,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去感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效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知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更容易题目的理解和掌握,并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切实对解方程有实质性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0-31 08:57:59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