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03

作业要求 :

 作业二: 
1.结合自身教学实录说说,在歌唱教学活动中你采取了哪些评价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2.请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设计一个主题活动方案框架,并说明选题依据。
3.作业提交截止时间11月3日。 

发布者 :幼儿教育9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薛褚亚    所属单位:锦丰中心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7-11-02 20:21:56    浏览数( 2 ) 【举报】

 

 1.结合自身教学实录说说,在歌唱教学活动中你采取了哪些评价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

音乐:比尾巴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动物尾巴的特征记忆理解歌词,学习问答式的歌唱。

2. 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结构,并大胆创编动作。

3.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来创编句子,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等。

2.与歌词相关的简单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结合歌曲,讲述简单的《比尾巴》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今天森林里真热闹,要举行一项特殊的比赛游戏,比什么呢?小朋友听仔细。

2. 教师问:谁的尾巴长呀?(小猴)出示简单图谱。教师问:谁的尾巴短?(小兔);教师问:谁的尾巴好像好像一把伞(松鼠)。

3.老师刚才是一个问小朋友一个答,如果我连起问你们会连起来答吗?(教师问幼儿答)

4.我们改变一下,你们问老师答。

(评析:通过游戏:我来问你来答,让幼儿用语言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方法是节奏朗诵法,提出问题时也根据歌曲节奏,引导幼儿引导幼儿问得清楚、听得明白、答得准确。边出示简单图谱边引导幼儿一起回答:谁的尾巴长?猴子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认识长、短、像把伞图示。并且注意说话的节奏,为学习演唱歌曲奠定基础。待幼儿简单认识基础上尝试完整说出内容。从而达成目标1。)

(二)欣赏歌曲,感受问答式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1.小动物原来在比什么呀?(比尾巴)老师还能把他们的比赛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范唱。

  2.幼儿逐句学习歌曲。

  3.学习整段歌唱。

(评析:第二部分学唱问答歌,首先我完整演唱了歌曲的第一段内容。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利用图谱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用与歌词一致的节奏来读问句和答句,引导幼儿进行尝试学习。然后再引导幼儿边听着节奏边学习歌曲。带幼儿稍稍了解歌曲旋律后,于是采用了整体教唱法,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教学活动中如果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遍一遍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师生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幼儿熟悉歌曲结构模式和旋律后,轻轻松松第二段自然而然就会唱了。待幼儿完整熟悉后,我采用了师生问答,男女问答方式,说明游戏规则,从孩子们演唱情况来看也比较乐于展现自己,这样的唱歌教学容易使幼儿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歌唱活动中,创编动作必不可少的,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动作自然而然就来,让幼儿沉浸在游戏和肢体表达的快乐之中,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从而达成目标2。)

(三)引导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对唱游戏。

  1. 我用唱的形式来问你们,你们用唱的形式来回答好不好。

  2. 小女孩问,小男孩来答,可交换。

 () 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来创编句子。

  1.森林里除了来了这些小动物,看,还有谁来了?出示河马、老鼠、小鸟,它们除了比尾巴还可以比什么呢?(嘴巴)

  2.梳理歌词,尝试替换演唱。

(评析:在最后环节是让幼儿尝试仿编问句,向其他幼儿征集答句。选择合适的小动物进行替换问答句,集体学唱。此环节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进行替换。活动为孩子营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表达空间,引领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和肢体语言能力。从而达成目标3。)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你还能想到哪些动物呢,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再一起找一找、比一比、唱一唱。

2.请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设计一个主题活动方案框架,并说明选题依据。

小班主题活动:有趣的图形                       

预设时间:(2 )周 109日——  10 20

一、选题依据:

“老师,他口袋里有糖。”随着孩子的指引,我看到慧慧手中果真有几粒糖果。孩子们一看见这糖果便议论开来了!有的说:这是大白兔奶糖;有的说:我最喜欢旺仔QQ糖了;有的说:我家还有水果夹心糖,可好吃了;还有的说:我喝喜酒的时候也有喜糖的,还是巧克力的呢……孩子的这番讨论,激起了我产生这一主题活动的想法。糖果不仅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食品,而且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食品。孩子在过春节、走亲戚、逛商场、喝喜酒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糖果,糖果的包装、口味、式样都能给孩子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喜悦。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迎合孩子的兴趣,特设计了此主题活动,旨在从生活的角度让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二、主题目标:

1、积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产生喜爱之情。

2、乐意参与各种图形的拼贴、拓印、表演等活动,体验成功感、愉悦感。

3、能积极与父母进行有关各种图形的调查记录,体验亲子活动的快乐。

三、主题网络:(另附最后)

四、主题环境设置:

1、主题版块展示:调查表:图形娃娃本领大,图形拼贴。

2、活动室环境:美丽的图形吊饰,主题墙饰:图形娃娃会跳舞。

3、美工区:投放颜料、粘贴纸等材料,供幼儿装饰图形;

欣赏美丽的图形拼贴;

提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海绵(圆形,椭圆形,房子,花等及各种颜色的颜料,进行海绵图案印画。

4、语言区: 提供圆圆的西瓜,圆圆的苹果,方方的手帕,方方的饼干等字卡让幼儿学说。

提供故事《圆圆和方方》《圆和方》供幼儿欣赏。

5、表演区:提供故事磁带《圆圆和方方》《圆和方》、音乐磁带《找小猫》及胸饰供幼儿自由表演。

6、操作区:提供图形等分操作材料,供幼儿拼搭。

           提供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图形,供幼儿做“图形接龙”。

7、创设“有趣的图形小超市”的游戏情节。

五、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关注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并鼓励孩子学说完整的短语如:圆圆的苹果。

2、带孩子参观超市,共同完成“有趣的图形”调查表。

3、收集并欣赏各种各样的图形图片。

六、日常渗透:

1、  散步和自由活动时,带领幼儿找各种形状的事物,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  欣赏诗歌《圆和方》,故事《圆圆和方方》。

3、学习完整的短语表达事物。如:方方的手帕。

图形灯饰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粘合的方法制作灯饰,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2、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取图形制作,截取各色彩条作灯须。

    3、能与同伴一起收拾制作用具、废纸等。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美工纸。

    2、剪成细条状的皱纹纸(作灯须用)。

    3、固体胶人手一份。

4、方形灯饰、梯形灯饰、菱形灯饰等范例各一个。

活动过程:

()出示范例,引出课题。

1、  出示范例 (方形灯饰、菱形灯饰和梯形灯饰),引导幼儿观察灯饰的

不同形状。

2、观察一个灯饰的两面,引导幼儿发现灯饰的两面都是用相同的图形粘贴而成的。

3、观察灯须,引导幼儿发现灯须是用各种颜色、不同长短的彩条粘贴而成的。

(二)示范制作灯饰。              

1、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选择相同的图形,在反面涂上双面胶,将图形

粘贴在一起。然后撕一段灯须,可以是不同颜色的,一根根粘贴在灯饰下面。   

2、请个别幼儿示范:

()幼儿学习制作灯饰。

1、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粘贴。

2、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形状的灯饰。

   (四)展示所有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灯饰的形状、颜色等。

活动延伸:

1、  提供各种形状、颜色的美工纸,引导幼儿用粘贴的方法制作灯饰。

2、师生共同将制作“灯饰”打扮教室。

评析:在美工活动中,师生合作示范讲解的形式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既能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又能突出教师的指导性。

教学一得:让孩子学会求助

奇奇是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声不响的他其实是个敏感的孩子。当别的小朋友都做好图形灯饰,高高兴兴地把灯饰交给老师,展览在泡沫板上时,奇奇急得哭了。

听到了他的哭声,不由得让我想到平时起床后,他不会穿衣服,一个人不声不响地拿着衣服坐在小椅子上偷偷地哭泣的情境;想到他玩区域活动时不知玩什么材料时不知所措的模样……我想此时此刻的奇奇需要我的帮助。于是我走过去询问他:“奇奇,你为什么哭?”看到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奇奇眨眨眼睛说:“我不会做灯饰。”听到他直接地回答不会做时,我真想手把手地帮他完成作品。但想到在我们一次次的帮助下,奇奇丝毫没有转变,依然遇到困难用眼泪来对付,博取我们的同情,而我们则一次次辛辛苦苦地剥夺孩子发展的权利。今天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要以我的教育机智去引发奇奇的学习智慧。

我把范例灯饰拿给奇奇说:“你看老师做的灯饰是什么样的?”“圆形的。”“你想做个什么形状的灯饰呢?”奇奇看着各种形状的图形,伸手拿了一个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呀?”“三角形。”“再找一个三角形。”奇奇找了找,发现了三角形,就拿出来给我看。“奇奇真棒!那你会做了吗?”他点了点头,用手指醮了点浆糊开始制作起来。看着奇奇动手制作了,我远远地观注着他,发现他其实并不是一点也不会,而是他心理有点害怕,怕自己不会做,不敢尝试。

不久奇奇就做出了一盏漂亮的灯饰。我和奇奇一起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奇奇高兴地对其他小朋友说:“这是我做的。”我表扬了奇奇自己动手制作出了漂亮的作品,鼓励他以后遇到困难可以主动请别人帮助,而不要哭泣。同时庆幸给了孩子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了成功。

故事:园园和方方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园园和方方各有各的优点和用途。

2、学习词:园园、方方;

3、能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圆形和方形的东西。

活动准备

1、“园园和方方”的情景表演。故事磁带。

2、室内环境布置,实物:呼啦圈、地球仪、棋盘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园园和方方”的情景表演,同时播放故事录音。

看完后引导幼儿说说故事中有谁?他们在一起干什么呢?”

评析:情境表演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被表演吸引了,对故事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2、师分段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园园和方方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它们为什么会吵起来呢?方方和园园都说些什么?到底谁有用些呢?”

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白,园园和方方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用途,它们之间应当互相学习,互相尊重。

评析:幼儿时期,正处在道德形成阶段,是非观念形成之时,他们在生活中容易为很小的一件事而与同伴起纠纷,就如故事中的圆圆和方方一样。通过故事,能让孩子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园园方方的不同作用有个认识的同时,培养自我意识。

3、寻找生活中园园和方方的兄弟

师:“生活中离不开园园和方方,请小朋友再帮园园和方方找找它们的兄弟。”

    评析:孩子找到了方方的门、方方的窗、圆圆的球、圆圆的灯笼……大多数都是在教室里看到的,而通过自己想象得出的结论却只有碗和棒棒糖,看来孩子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想象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直观事物的基础上的。往往孩子眼前看到的东西才更能激起他的联想。

活动延伸:

    去室外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故事:园园和方方

在一座木头房子里,住着许多积木娃娃。一天,积木娃娃在房子里吵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夸自己的本领大,园园积木大声说:“我的本领最大,小朋友搭汽车时,要用我来做轮子。”方方积木急忙说:“我的本领才大呢!小朋友造房子,搭大桥都喜欢我!”三角积木不急不忙地说 :“你们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我看我的本领也不小,你们搭房子,我就做房顶,你们搭公园,我就做栏杆,我的本领最最大!”还有半圆的、拱形的积木娃娃,个个都想夸夸自己的本领。

它们争得正起劲的时候,明明和强强来了。明明说:“强强,我们来搭一座滑梯吧!”强强说:“好呀!”他们就请园园积木当滑梯的腿,请方方积木当楼梯,还请了一块最长的长条积木当划板。啊,滑梯搭好了,一块一块三角积木就变成了“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滑滑梯了。

后来明明和强强又搭了转马、跷跷板、荡船,他们高兴地说:“哈哈,儿童乐园搭好了。”明明夸奖说:“我们的积木娃娃个个本领都大!”

活动:图形接龙

      

活动目标:

3、  学习按图形的一个特征进行交替排序。

4、  愿意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红绿两种颜色的圆片片、大小不同的园纸片片。数量足够。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出示大小、颜色不同颜色的圆片片,引导幼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幼儿尝试给片片排队,想一想怎样排得更好看。

3、展示几个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发现按颜色及大小排序的规律。

       (二)小组活动

1、  第一、二、三组,按颜色不同排序。

2、  第四、五、六组,按大小不同排序。
教师指导操作,要求小朋友边操作边讲。

(三)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能够认真操作,并能够清楚地讲述操作结果的幼儿。

活动:图形找家

活动目标:

4、  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跑。

5、  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分类。

6、  积极参与游戏,想出图形的多种玩法。

活动准备

1、  录音机、磁带。

2、  人手一个图形。

3、  在场地的四周画上圆形、三角形、方形的标记,表示图形的家。

活动过程:

    (一)我和图形做朋友:引导幼儿自选图形创造性地玩,如:摆在地上跨跳、放在身上平衡走等。

(二)游戏“图形找家”:幼儿听指令送图形回家。

(三)幼儿相互交换图形再次游戏。

(四)幼儿手持图形作方向盘开车离开场地。

附游戏方法

幼儿手持图形分散在场地四周,当老师说:“ 轻轻走,轻轻走,我的圆形宝宝回家了 。”手拿圆形的幼儿就向圆形家走去 。当老师说:“轻轻走,轻轻走,三角形宝宝回家了”。手拿三角形的幼儿就向三角形家走去。当老师说:“轻轻走,轻轻走,方形宝宝回家了”。手拿方形的宝宝就回方形的家。幼儿熟悉玩法以后,可将游戏改为“快快跑,快快跑,**快回家”。

活动:图形拼帖

\

活动目标:

5、  愿意用多种图形拼贴出有趣的图案。

6、  懂得爱护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若干。

2、胶水、白衬纸、蜡笔等辅助材料。

3、幼儿欣赏的范画。

活动过程:

(一)以图形娃娃变魔术的形式示范图形贴画。并鼓励幼儿讲讲变出了什么,用了什么图形。

(二)出示更多范例让幼儿欣赏。

(三)提供材料,幼儿自选图形进行拼贴。

(四)展示所有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与交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作品上进行添画。

活动:图形食品品尝会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辨认这些图形的外形特征,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

    2、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活动前共同准备三种形状的饼干等食品。

    2、布娃娃一个,大托盘三个,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标记图一套。

3、特殊形状的食品少量。

4、活动前幼儿洗净小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娃娃,引出课题。

1、引导语:有一个小朋友叫东东,他肚子饿了,他喜欢吃各种形状的东西,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把它送给东东。

    2、幼儿说说自己的食品是什么形状的,并请东东品尝。(由幼儿说出某种形状的食品,然后大家围绕这种形状说说还有那种食品也是这种形状的。依次说出三种图形。)

(二)图形食品的分类

    1、教师出示三只托盘,并贴上三种图形的标记,表示是三种图形的家。

    2、请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的图形食品分别放在三个大托盘里,边放边说:我把圆饼干放在圆的家里。

3、大家检查托盘中的食品放得对不对,如果有错的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应该放在哪只盘里

4、欣赏几种特殊形状的食品,如:心形的饼干、各种巧克力等。

(三)分享食品。

1、  讨论:

1)你最喜欢吃那些食品?

2)遇到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吃完?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别人都吃得满意?

    3)包装扔在哪里?

    2、幼儿自选爱吃的食品,并与同伴交流自己吃了那些图形的食品。

    3、师幼一起收拾整理桌面、地面。

活动延伸:

回家找找还有那些图形的食品

方和圆

活动目标:

1、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创造性地想出方形和圆形的物体进行增编歌词。

3、体验边唱歌边用乐器伴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圆和方”的音乐。

2、  方形和圆形的食物或图片若干。

3、  乐器每人一个。

4、  日常生活中可提醒孩子说说哪些是圆形和方形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引导语:猜谜语,(出示各种形状的实物或图片)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幼儿可用身体动作表现)

(二)学唱新歌。

(1)       幼儿欣赏方和圆的歌曲。

(2)       幼儿随音乐学唱歌曲。(采用整首教学与突出难点相结合的方法)集体与分组练唱相结合。

(三)用乐器为该乐曲伴奏。

1)带领幼儿边唱歌边用手拍出均匀的节奏。

2)带领幼儿边唱歌边用响板,按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演奏,教师提醒幼儿与他人速度一致地演奏。

引导语:我们请小乐器帮忙,一起来表演这首儿歌。

教师从幼儿打节奏的动作中提取有特色的特殊节奏鼓励大家一起模仿学习(X X X XXXX

(四)创编新歌词。

(1)       启发幼儿想出新事物并说出它的形状,并跟着乐器打节奏唱出如:“太阳圆圆,脸蛋圆圆,蛋糕圆,冰箱方方,空调方方,窗户方。”

(2)       在老师的帮助下填入曲调歌唱。

(3)       用乐器为新编的歌词伴奏。

活动延伸:

1、  将磁带和胸饰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自由表演。

2、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会圆和方的物体。

找小猫

活动目标:

1、大胆地随着音乐表现猫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2、能按游戏情节控制自己的行为。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5、  “找小猫”的音乐。

6、  猫妈妈头饰一个。

7、  幼儿座位排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观察操作卡片《找小猫》,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二)学唱新歌。

(3)       幼儿欣赏歌曲。

(4)       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三)有趣的找小猫游戏。

(4)       教师戴上猫妈妈头饰示范游戏的玩法。

2)师幼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数遍,教师用语言动作及表情提醒幼儿:小猫躲好后不能乱动,猫妈妈没有碰到的小猫也不能乱动。

活动延伸:

1、让个别幼儿扮演猫妈妈进行游戏。

2、将磁带和胸饰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自由表演。

美丽的房子

活动目标:

    1、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图形具有可变性。

    2、喜欢探索,享受折纸粘贴的乐趣。

    3、喜欢用多种方式表现美丽的房子。

活动准备

    1、范图一张

2、大象、小兔、小老鼠的手偶

1、  各种图形的蜡光纸,浆糊,擦手抹布

2、  积木一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导语:大家好,我是小兔菲菲,我是一名房屋设计师,很高兴来到小二班做客,今天我请小朋友参观我设计的房子,大家高兴吗?

   (二)出示范例,引导观察。

引导语:1、我设计了几座房子?你最喜欢哪一座?为什么?(屋顶是半圆形的,可是老师这里只有圆形的纸,那该怎么办呢?)(屋顶是三角形的,可老师这里只有方形的纸,那该怎么办呢?)请幼儿探索操作。   

2 房子的周围你们觉得漂亮吗?你喜欢什么?(小树是怎么设计的)(小花是怎么变成的)提醒幼儿折的时候折痕一定要平整。

   3、哇,看到我们这里这么热闹,谁来了?(大象,小兔,小老鼠)把他们住到房子里去。

4、  象要到小兔家去,怎么去呢(铺路的规律)

(三)尝试用多种方法设计房子。

1、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想拥有自己的房子,那我们小朋友怎么帮助他们?(可以用拼贴的方法,用积木搭,还可以画出来)

2、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设计房子。

(四)展示幼儿的所有作品,体验设计完成的欢乐。

小动物真高兴,请小朋友一起来跟着音乐跳舞(跳到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娃娃里去)

玩手帕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用手帕折叠出多种几何图形,复习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认识。

  2 通过玩手帕游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手帕。

  活动过程

  一、 认识自己手帕,激发玩手帕兴趣

  师:请小朋友看看自己的手帕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二、 启发幼儿尝试用手帕变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1 师:试试看,能不能把正方形的手帕通过折叠变成三角形?

  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把手帕变成三角形。

  师:还可以变出其他样子的三角形吗?

  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变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

  2 请幼儿互相看看、讲讲、把自己的折叠方法介绍给别人,同时观察了解同伴的折叠方法。

  3 教师总结:折叠的方法、折叠次数不同,可以把手帕变成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三、 启发幼儿再次尝试用手帕变成其他几何图形

  1 师:再试试看,正方形的手帕还能变成什么形状的图形?

  幼儿充分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2 幼儿互相讲述自己的变法,并请个别幼儿把自己变出的图形介绍给全班幼儿。

  四、 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手帕变出了许多几何图形,下课后再折折看,看还可以变出其他有趣的东西吗?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3 10:44:37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