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03

作业要求 :

请在下面二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字数在800字以上。

1、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2、政府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是否意味着弱化政府的职能?

发布者 :高中政治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陈家    所属单位:沙洲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0-30 09:57:04    浏览数( 6 ) 【举报】

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对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不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行使好手中的权力,还是促使干部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预防和治理腐败,都要靠权力监督。我们党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了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依靠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些年来,权力监督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从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认识到,不对干部从事公务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权力运行就会脱离民主和法制的轨道,就会给形形色色的以权谋私和腐败行为以可乘之机。其结果,必然损害党的形象,甚至危及党的生命,动摇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结合起来,使各方面的监督形成强大的合力,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的制约,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根本问题。 

    其次,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防范党员、干部中发生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近几年来发生的消极腐败现象,正日益引起党和人民的关注和焦虑。腐败确是重症、顽症,但决不是不治之症。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积极探索一条符合现阶段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路子,制定了一系列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制度和改革措施,毫不手软地惩治腐败分子,在依靠体制创新遏制和克服腐败现象、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就是一项治本之策。执政党必须责无旁贷地严格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执政党正是通过在各级政权组织和某些社会组织中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来实现执政的。放弃、放松对这些党员、干部的监督,就是放弃、降低了执政的政治责任。 

    再次,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也是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可靠保证。历史证明,一条正确路线的形成和坚持,需要作长期的艰苦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切实保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连续性、稳定性,就必须注重党的制度建设,建立起党内监督、党内民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一系列完备制度,使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基本上靠制度而不是靠人。 

    (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第一,监督的重点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监督的本质就是对权力进行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只有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为监督的重点,才能有利于实现党内监督的根本任务。近年来的党内监督工作已有了较大进步,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强化党内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仍有很大难度。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党内监督特别是对高中级干部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建立和完善对领导干部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是当前监督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二,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主要内容:一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情况,主要看是否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当前,重点是看能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二是遵守廉政勤政有关规定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遵守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的情况,主要看能否严格执行党委党组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坚持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四是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主要看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二、加强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措施与途径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还提出,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依靠广大群众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要健全举报制度,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建立权力运行机制的“十六字方针”。“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合理,就是要对权力进行合理分解,重点是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开,使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的权力主体来行使。配置科学,就是不同的权力主体之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且使职权和责任相统一。程序严密,就是要建立健全规范、缜密的权力运行程序,使各种权力都能依法有序运行。制约有效,就是不同权力主体之间既密切配合又有效制衡。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既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又增强了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这也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前提。“十六字方针”是保证行政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和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以权谋私的一项根本举措。 

    当前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建立权力的制约机制: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权力和利益脱钩;2.适当分解权力,形成分工制衡;3.强化行政责任,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4.健全程序规则,堵塞权力运行漏洞;5.依法规范行为,保证权力依法运行。 

    具体途径是:在腐败现象多发易发的领域和部位,加大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着重抓紧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方面的权力制约机制。1.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制度创新;2.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部门预算改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推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实行收支脱钩和收缴分离,清理各部门银行账户,严禁设立帐外帐和“小金库”;3.规范行业性收费行为,取消各种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推进投融资、金融、证券和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资金监管;4.推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完善行政决策和立法制度,把预防腐败寓于决策之中。 

    (二)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1.切实加强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的核心是掌好权、用好权和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首先,要重点抓好对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其次,把党组织的严格监督与党员干部的自律结合起来。第三,要把注重制度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第四,要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结合起来。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发展党内民主,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为党内监督创造条件。要大力加强群众监督。 

    2.保证人大监督 

    要正确把握人大监督的原则。人大监督必须遵循依法按程序办事、集体行使职权和不包办代替的原则。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监督。要突出对行政权和司法权的监督这个重点。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在继续坚持和完善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方式的同时,综合运用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不断健全监督法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监督工作。 

    3.保证政府专门机关监督 

    强化行政监察职能,重点围绕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情况等,开展监督监察,维护行政纪律,确保政令畅通,督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着力开展廉政监察,严肃查处贪污腐败行为,促进廉洁从政。 

    4.保证司法监督 

    第一,要进一步推进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第二,要加大司法监督的力度,维护司法的权威。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力度。第三,要坚持依法监督。司法监督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防止权力滥用,保障监督权的规范行使。第四,要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5.保证政协的民主监督 

    政协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支持和保证政协的民主监督,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将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二是创新政协民主监督方式。要充分运用会议、提案,视察、建议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各种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办法、新途径,拓宽监督渠道,扩大监督范围,丰富监督内容。三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民主监督环境。各级党政机关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依法保护委员的监督权利,扩大委员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切实保障委员提出意见和批评的权利。 

    6.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包括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其他监督。群众监督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或通过一定专门机构间接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制定和执行各项制度、方针政策以及他们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的活动。 

    加强群众监督,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拓宽群众对施政行为的监督渠道。健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实行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要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制度,设立专用举报电话。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要提高群众的素质,增强群众的监督意识和能力。 

    舆论监督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新闻报道所体现出的一种监督,其实质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等公共事务的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和重要途径。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舆论监督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建立舆论监督的长效机制,使舆论监督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主阵地和主导作用。 

    7.加强对监督者的监督 

    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强化监督机关的职能和权威,充分发挥其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监督机关的监督,否则同样会导致腐败。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很多。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监督工作的领导监督;以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为依据,科学界定监督机关的权力范围和权力的运行程序,监督手段要合情合理合法;加强对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监督机关内部应当形成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有效制约的工作机制,加强自我约束和监督。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3 09:04:11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