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初中和高中作业一样,题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10

作业要求 :第二次作业:初中和高中作业一样,作业上交截止时间:11月13日。

题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一节课为例。

发布者 :中学历史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初中和高中作业一样,题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提交者:学员杭志明    所属单位:塘桥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02 11:05:31    浏览数( 6 ) 【举报】

历史核心素养下,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方面。

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关键要为学生提供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过程这一平台,让一切知识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转变知识观,寻找历史核心素养的落脚点。首先要立足现在,关照历史的传承与创新,用“现在”构建思想之魂;其次要以史料为依托,切入历史意识和学科精神,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良好的思维品质;再次要借助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公民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丰富人生。

一、立足现在,主题引领

教学主题是统领一课内容之魂,具有导向功能,影响教学设计布局,相同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确定教学的主题。在其引领下,重难点的确定、史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等都有了依托,课堂教学也就有了灵魂,恰当的教学主题,对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诉求有重要意义。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永无休止的对话,“现在”本身就是历史的结果。一节历史课,由于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同,造成了对教学主题确立的差异。但由于基于历史课程标准的“源”上的一致性,一节好的历史课主题一定要有对现实深切的关照,那就是主题体现的历史价值一定要呈现出学科的现实性,即传承与发展社会文明。

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本课从《大宪章》和议会传统,到光荣革命到《权利法案》的颁布,再到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议会改革,清晰地再现了英国人追求、确立、发展和完善政治民主化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基于国情,保留传统,又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成为近代世界的典范,在当今世界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主题定为:从传统中走来,在创新中发展。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体会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使学生领悟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是最好的政治制度;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同时,在继承传统中坚持创新,使学生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核心在于民族的创新力。

    二、以人带事,以事悟理

恰当的主题起到目标引领的作用,如何由“目标”之效,转化为“学习”之果,关键在于搜寻恰当的材料,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提出问题,发现、收集和利用信息,权衡不同方案,产生新想法或发现新途径来解决复杂问题,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育良好思维品质。

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英国女王及王室在英国历来一直是大众舆论的焦点,今天的女王和王室备受关注,女王深受国民爱戴。当地时间2012年6月3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王室成员搭乘“王室之舟”,率领千艘船只巡游泰晤士河,以庆祝女王登基60周年钻石禧年。中新网6月5日电综合媒体4日报道,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民调显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超越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最受民众爱戴的君主。民调还显示,英国55%的民众认为国家将永保君主制,而28%的人预言国家有朝一日会走向共和。不过,民众对女王的敬爱相当一致。伊丽莎白二世与国民共甘苦的形象,也发挥了维系英国王室的强大作用,让反对君主制的声浪始终只能维持在两成左右。此外,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去年的“世纪婚礼”,也让英国皇室展现出活力与朝气;由于威廉王子形象极佳,多数英国人认为,威廉王子将从母亲手中接过王位。由此可见英国人仍然深切关心王室事务。

   对于这则新闻,有学生讲今天的女王已无实权,只是国家象征。而英国是被公认为典型的西方民主国家的,为什么英国人却对王室还如此热衷呢?对国王如此地情深意重呢?

    情境材料:一、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 二、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 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 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三、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 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四、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及其丈夫威廉承袭英国王位。材料中 痛苦”的呻吟;“轻松感”;“热烈欢迎”“邀请”等这些词语实际上反映了英国人一种矛盾的心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里呢?(对国王的留恋和对自由向往是有历史情结的)。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 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三、借助历史,丰富人生

历史史实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引领和担当。借历史,丰富人生内涵,要的是“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素养的公民,这个国家很难自强于世界之林,公民教育是历史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在于立意高远。

激发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人格养成,而这就是与“过去”、与“古人”对话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突出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那就是学生成长服务,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

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历史知识具有联系性,有联系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质疑,有质疑就有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新问题,在冲突中更新观念,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

站在的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发现新的问题。纵向——时间,横向——空间;纵向——古今对比,横向——中西对比;纵向——文明的发展性,横向——文明的多样性;纵向——文明的独特性,横向——文明的普适性……编织经纬,就是从时空角度培养纵横联系知识点,在比较中发现新的疑惑。

提出问题:“英国革命保留了君主,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革命与妥协”你更推崇哪一种?”

引发冲突:有的同学认为后者,因为后者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但也有学生提出,正是有了妥协,才使君主立宪制度确立起并不断发展完善,这不是更进步吗?辛亥革命也有妥协(向袁世凯妥协,)结果袁世凯夺取了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为帝制复辟埋下祸根,这就是妥协的代价,所以革命比妥协更进步。光荣革命未流一滴血,在英国人看来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英文Glorious Revolution翻译为辉煌的、荣誉的、极好的革命,正是有了妥协,才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崛起,难道“革命一定比改革进步吗”?辛亥革命的妥协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覆灭;保存了革命力量。

更新观念:革命是推动进步的重要动因,适时妥协同样是一种政治智慧,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王室在长期的与议会的斗争中,逐渐接受王权有限,议会主权的思想,从而给了自己存在下去的可能,而英国的议会选择保留王室而不是彻底的埋葬来为英国保留稳定的社会环境。新旧和谐统一,传统与现代结合,一切冲突都习惯以合法的程序来解决,这就是英国制度渐进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冲突中学会包容、学会妥协,更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基础的到了巩固,观念得到了更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正处于时代的转折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科教学要从传统的三维目标下解放出来,需要的是教师的引领,更离不开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只有这样,中学历史教学才能走出自己的学科特色,实现学科的价值——服务人生。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6 15:19:27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