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初中和高中作业一样,题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10

作业要求 :第二次作业:初中和高中作业一样,作业上交截止时间:11月13日。

题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一节课为例。

发布者 :中学历史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初中和高中作业一样,题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提交者:学员蔡文华    所属单位: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02 14:56:35    浏览数( 2 ) 【举报】

  问题引领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可见,历史教学不能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素养的熏陶。也就是说,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从而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 为 主 动 学习,由“学 会”向“会 学”的 学习 方 式 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所以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有效的学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提问运用得当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造。教学的成败优劣与老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可谓关系到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八下第十三课《抗日烽火》一般可把几个问题设成如下这样:

1.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对日寇的进攻实行什么政策? 不抵抗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3.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4.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5.怎样评价西安事变?

     6.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以上设计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紧扣,脉络清楚,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有些课,这个老师讲要两课时,而那个老师一课时就讲完了,并且内容充实,血肉丰满,其中的奥妙就是有效问题的设置。对整节课而言,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要化难为易,化大为小。几个有层次的有效问题,立刻会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纲挈领,使思路纲举目张。

在《五四运动》这节课中,可提出一个问题,“为庆祝新中国诞生,在开国大典鸣礼炮时,你们知道当时设置了多少门礼炮,齐鸣了多少响吗?”然后告诉学生:“是54门礼炮齐鸣了28响。设置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的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为什么会爆发?它有什么重要意义?”这几个问题从易到难,环环相扣,拧紧了学生思维的发条,使课堂结构张弛有道,使重点难点突出有加,仿佛利刃之斧,使重点难点应刃而解,这类问题可谓有效问题,其作用可谓“双斧劈开万仞山”。

这需要老师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要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不能单纯为了提问题而生拉硬扯。这就对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只有把握历史教改的脉搏,不断充实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我们所有的历史老师能够在明确自身使命的前提下,通过问题引领等各种有效的方法,将应试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完美地结合起来。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6 15:22:53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