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高中化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03

作业要求 :

第二次作业要求:

1.上传截止日期为11月3日;

2.请务必先认真学习相关内容,要结合学习的内容来回答问题;上交的作业放在同一个文件中;为防止直接上传作业可能会导致部分图片不能上传成功,请同时把作业作为附件再上传一下,作业请务必不要抄袭。

【高中作业】

1.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学习,以“化学反应原理”中相关概念为例,运用“化抽象为形象”的策略设计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案例(字数不少于800字)。

2.通过《充分发挥实验在建构微观结构中的价值功能的教学策略》学习,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结合教学实践,(1)谈谈如何结合实验进行微观结构的有效教学;(2)以及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与思考。

发布者 :中学化学1班辅导教师

高中化学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郭卫兰    所属单位:沙洲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01 09:12:44    浏览数( 2 ) 【举报】

1.       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学习,以化学反应原理中相关概念为例,运用化抽象为形象的策略设计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案例(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学习了《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我收获很大,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就经常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使问题简单形象,比如在高二的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中,很多问题比较抽象,我们想办法使问题通过实验或者图像更加直观。

 如图 1,有一密闭透明容器发生如下反应:

 2NO2 ( 红棕色) N2 O4 ( 无色) ; 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H<0

 保持温度不变,将透明活塞由始I位置快速压缩到终II位置,容器中气体颜色怎样变化?

       

解析  整个过程分为物理压缩和化学平衡移动两个阶段( 如图 2 所示)

 

起始平衡I  压缩       瞬间   平衡移动  最终平衡II

1      物理变化   2              3

                   

2 

从视线 I 方向观察,颜色深浅主要取决于NO2 的浓度,在压缩的瞬间,容器体积减半, c( NO2 ) 加倍;之后,因为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NO2 ) 有所减少,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c( NO2 ) 比起始时还是要大,具体 c( NO2 ) 变化如图 3 所示。

                   

因此,容器颜色变化为,先变深再变浅,但比原来还是深。即颜色深浅顺序为: 色 2>色 3 > 色 1

那这是不是唯一的结果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颜色不仅与有色物质浓度有关,还和观察的角度有关。如果从视线II 方向观察,不仅要考虑 c( NO2 ) 的变化,同时还要考虑观察方向宽度的变化,因为观察到的颜色取决于有色气体的浓度和气体宽度的乘积。在压缩的瞬间,虽然 c( NO2 ) 加倍,但宽度减半,所以瞬间颜色是不变的; 当平衡移动后,c( NO2 ) 减小,宽度不变,所以颜色要变浅。因此,容器颜色变化为,先不变,后变浅,即此时颜色深浅顺序为: 1= 2 > 色 3

通过实验以及画图推理的方式,使这个学生一直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形象化。

 

 

 

 

 

 

2.       通过《充分发挥实验在建构微观结构中的价值功能的教学策略》学习,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结合教学实践,(1)谈谈如何结合实验进行微观结构的有效教学;(2)以及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与思考。

学习了《充分发挥实验在建构微观结构中的价值功能的教学策略》,我领略了实验的魅力,实验并不是一定要通过瓶瓶罐罐,实验室的仪器才能进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都是实验素材。

在物质结构配合物的教学时,先投影一些配合物

设问:配合物的应用如此广泛,大家想不想学习配合物的有关知识?

活动与探究: 

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然后加酒精过滤,将得到的晶体分成三份溶于水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用pH试纸测定酸碱度

2)加入稀NaOH3)加入Bacl2溶液

通过这样一个改进的实验,让学生能通过三个实验得出最终的结论溶液中没有NH3,没有Cu2+、但是却有SO42-,便很清晰的知道Cu2+NH3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稳定离子。

又比如在甲烷的结构的时,因为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欲形成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板书】

电子式:说明: 甲烷电子式       结构式:说明: 甲烷结构式

【讲述】甲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只能表示甲烷分子中碳、氢原子的结合方式,但不能表示甲烷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情况。

【过渡】我们知道了甲烷的分子式和结构式,那么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什么样的呢?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一事实,大胆地想象甲烷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情况可能有几种?

 活动2人一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搭出球棍模型。(橡皮泥和牙签)由学生说出几种想出的模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几何知识分析物质空间结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学生通过探讨,搭出正四面体、正方形、三角锥型。

引导】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都有使排布呈现稳定结构的倾向。而甲烷的四个氢原子,在空间斥力最大,最稳定。那么大家猜测哪个结构最稳定呢?

活动】正四面体

教师演示】四个气球扎在一起。手抓住节点,不断抖动,一段时间,发现四个气球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讲述】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对称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

【展示】甲烷的比例模型教学

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制作甲烷球棍模型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使问题得以解决。

再比如在晶体结构的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借助视频演示,使面心立方堆积、六方堆积

更加直观,另一方面可以用一些乒乓球来构建这些堆积方式。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1 10:08:37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