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高中化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03

作业要求 :

第二次作业要求:

1.上传截止日期为11月3日;

2.请务必先认真学习相关内容,要结合学习的内容来回答问题;上交的作业放在同一个文件中;为防止直接上传作业可能会导致部分图片不能上传成功,请同时把作业作为附件再上传一下,作业请务必不要抄袭。

【高中作业】

1.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学习,以“化学反应原理”中相关概念为例,运用“化抽象为形象”的策略设计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案例(字数不少于800字)。

2.通过《充分发挥实验在建构微观结构中的价值功能的教学策略》学习,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结合教学实践,(1)谈谈如何结合实验进行微观结构的有效教学;(2)以及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与思考。

发布者 :中学化学1班辅导教师

高中化学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杜雪梅    所属单位:沙洲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0-30 12:28:41    浏览数( 1 ) 【举报】

 

. 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学习,设计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案例

1.《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的内容

(1)充分借助模型,计算机,实验等化抽象为形象

(2)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幽默的语言化抽象为形象

<化学反应原理>这本书概念多,难度大,难理解,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运用多种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可逆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反应就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同时我们也具体的了解了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反应所具备的五个特征,它们分别是?(逆,动,等,定,变)。

      每个字代表的具体的含义大家得记住的,它的最后的一个特征是“变”,我们一起来说下变表达的含义。所谓的变指的是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原的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是需要具体的学习下关于化学平衡的变是如何进行的。

【教师活动】:接下来我们结合PPT上的这个移动的过程一起来看下,首先是经过一段时间,反应达到平衡,改变外界的条件,然后促使

V不等于V。这个时候平衡就被破坏了,但我们知道可逆反应是有限度的,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就会达到另一种新的平衡。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平衡的移动。那么现在我们为文字来准确的给它下个定义。即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现在我们在集合PPT上的这个过程再具体的分析下平衡会如何移动的。那么只有原有的反应平衡被破坏了,平衡才会移动,那么平衡被破坏体现在正反应速率和你反应速率不相等。那么数学上是如果出现不相等,就证明存在两种情况,它们分别是大于和小于。那么同样的道理,化学上出现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要么就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要么就是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这两种情况下,平衡都会移动的。

我们知道可逆反应是可以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即正反向和逆方向。所以平衡若发生移动,要么是正向的,要么是逆向的。当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时,同学们猜想下平衡会如何移动?(正向移动。)同学的猜想是正确。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老师在讲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时候举得关于拔河的比赛。现在反应处于

当两方僵持在那里的时候,这时有人加到正方中,增大了正方的整体力量,从而导致两方的僵持被打破,而同时两方中间的旗帜就会向正方移动。同样的道理,当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就会向逆向移动。

【提出猜想】: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化学平衡是如何移动的,那么要发生这些移动的前提便是改变外界条件,那么现在同学们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猜想下会存在哪些因素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实验探究】:老师听到同学们说了好几个影响因素了,那我们先把它们罗列下,有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那我们就一一的看下它们是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说先我们先看下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是否有影响。验证猜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所以我们接下来就通过实验来看下。

【实验准备】:下面老师做的是关于铬酸根和重铬酸根离子之间的反应。关于这个反应的相关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的第53页的活动与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平衡(结合板书)。我们要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了实验操作方便,我们就控制其它物质的浓度不变,改变H+的浓度。若平衡移动了,那么溶液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了。

【实验演示】:下面老师就开始做这个实验了,老师首先向试管里加入4ml 0.1 mol.L-1 K2CrO4溶液,同学们先观察下现在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是黄色的,即铬酸根的颜色。

接着老师向溶液中滴加1mol.L-1HNO3溶液数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H+的浓度。)震荡试管,静置一会儿,现在同学们再观察下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成了橙色。)这说明反应向正向移动了。

然后老师把这份溶液分成两部分,老师向其中的一份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我们知道碱会和酸反应,老师向这支试管中加了碱,就减少了试管中H+的浓度。同学们再观察下现在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又从橙色变成了黄色。)这就说明反应生成了铬酸根离子,这就说明平衡向逆向移动了。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证明了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还是有影响的。那么同学们现在结合实验谈谈浓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平衡的。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就会向正向移动。相反的减小反应物的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向移动。

【解释】:那么有没有同学可以尝试解释下上面得出的这个结论。老师提示下结合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考虑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就会增大正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时,平衡就会向正向移动。)

【强调】:这里老师需要提醒的是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都不变,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图形分析】:我们上节课在讲反应平衡状态的时候有重点的分析过化学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变化图。老师相信现在PPT上的这个图同学们都已经熟记在心里了。也能很轻松的分析这个图。

现在老师想用图形来描述今天我们新学的知识——化学平衡的移动。不知道同学们可不可以很容易的解释了。

我们看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的图像。这幅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释。我们把图形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刚开始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最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当我们向这个平衡体系中加入反应物,这个时候旧的平衡被破坏了,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然后慢慢减少,而逆反应速率则是慢慢的增大。逐渐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了,新的平衡也形成了。这个时候反应就像逆反应方向移动了。同学们现在比较下前后两次的反应速率的大小。(新的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大。)这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是促使整个反应体系的速率都增大了。

【学生活动】: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减小反应物浓度的情况下的速率变化图形。等会儿老师会让一个同学起来解释下。

【绘制图形】:看来同学们对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图形已经理解了。现在同学们尝试得画下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的速率变化图。

【教师活动】:大家都画的差不多了吧。相关的图形,老师已经放在PPT上了,大家自己对下答案。大家在这里要注意增大生成物的浓度,相应的正反应速率就会增大了。那么平衡就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的。平衡移动后,反应就会正向进行,那么此时反应物的浓度就会减小,那么正反应速率的进行趋势是减小的,相反的逆反应速率就会有增大的趋势。最后两者就会相交于一点然后两者就会趋于一条直线上。

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交流与讨论】1、改变压强的方式有几种?压强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2、根据教材P52中图2-19的数据,分析压强改变是如何影响合成氨的平衡的?

3、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解释增大或减小体系的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可逆反应

平衡常数表达式

改变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N2(g)+3H2(g)    2NH3(g)

N2O4(g)    2NO2(g)

FeO(s)+CO(g)     Fe(s)+CO2(g)

【归纳整理】对于可逆反应:aA(g) +bB(g)cC(g)+dD(g)

1)若a+b>c+d,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

2)若a+b=c+d,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平衡_______移动。

3)若a+b<c+d,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交流与讨论】分别画出上述三种情况的时间—速率图,并总结注意点。

本节课通过实验,图像,数据等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学生能很好的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效果好,学生兴趣浓.

.

..通过《充分发挥实验在建构微观结构中的价值功能的教学策略》学习,发现实验在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配合物的形成》教学为例来说明

1.《配合物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同学们,我们在前面了学习了共价键,共价键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键,大家能想起来是什么吗?

讲述: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一类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物质:配合物

展示投影:配合物在生活、生产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

设问:配合物的应用如此广泛,大家想不想学习配合物的有关知识呢?

讲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学生回顾,思考

回答:配位键的概念

观看投影,了解配合物的应用。

将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首先将配合物的实际例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对配合物学习的兴趣。

【课程讲解】

活动与探究:

实验1: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振荡,观察。然后加酒精过滤,将得到的晶体分成三份溶于水,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用pH试纸测定酸碱度(2)加入稀NaOH3)加入BaCl2+HNO3溶液

实验2:取5%的氯化铜、硝酸铜进行如上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记录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结论:

通过这样一个改进的实验,让学能通过三个实验得出最终的结论:溶液中没有NH3,没有Cu2+、但是却有SO42-,便很清晰的知道Cu2+ NH3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稳定离子。

讲述: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Cu2+NH3形成一种深蓝色的复杂离子[Cu(NH3)4]2+4NH3分子位于Cu2+的四周形成了这样的平面正四边形结构。

设问: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是如何结合的呢?

交流与讨论:比较H++NH3=NH4+

Cu2++4 NH3=[Cu(NH3)4]2+

提出Cu2+4 NH3分子结合生成[Cu(NH3)4]2+的设想。

引出:配合物的概念:由提供孤电子对配体接受孤电子对中心原子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问题解决】

1请根据[Cu(NH3)4]2+中配位键的形成,总结配位键的形成的条件。

自学导读:阅读课本信息提示的内容,明确: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配位原子、内界、外界等概念。总结出配合物的组成。

比较:明矾[KAl(SO4)2·12H2O]

[Cu(NH3)4]SO4两者的电离

理解

思考,交流、讨论

在课本中配合物的概念的重点词语上作记号。

学生总结出配位键形成的条件:一个原子有孤电子对,另一个原子有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

阅读课本,自学有关配合物的相关概念。

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出结论。

写出两者的电离方程式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初步认识[Cu(NH3)4]2+的结构。

通过类比来进行学习配合物的形成。

重点词语作上记号,让学生能抓住概念的本质。

问题1对配合物的概念的一个总结。

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

与熟悉的复盐进行对比,加深对配合离子的理解。

【问题解决】

2、在Fe3+Cu2+Zn2+Ag+H2ONH3F-CN-CO中,哪些可以作为中心原子?哪些可以作为配位体?

3、现有两种配合物晶体[Co(NH3)6]Cl3[Co(NH3)5Cl]Cl2,一种为橙黄色,另一种为紫红色。请设计实验方案将这两种配合物区别开来。

【练一练】

某物质的实验式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O3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试推测其化学式。指出其中心原子,配位体及配位数。

学生得出结果:

中心原子:Fe3+Cu2+Zn2+Ag+

配位体:H2ONH3F-CN-CO

学生首先写出这两种配合物的电离方程式:

[Co(NH3)6]Cl3= [Co(NH3)6]3++3 Cl-

[Co(NH3)5Cl]Cl2=

[Co(NH3)5Cl]2++2 Cl-

然后比较两者得出结论:要区别这两种配合物应从水溶液中Cl-的量来考虑。同时写出设计方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化学式:[Pt(NH3)2Cl4]

中心原子:Pt

配位体: NH3Cl-

配位数:6

在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中心原子的特征在周期表中常见的位置: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

配位体中配位原子的特征:有孤电子对。总结出哪些常见的原子有孤电子对:卤素原子(X)、OSNPC

将这个问题设计两个台阶:先写出电离方程式,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再从其特点:都有Cl-,但是量却不同上入手来设计方案就容易得多了。

在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同时对实验中的关键地方进行强调。如过滤之后应洗涤再干燥。

此题不仅巩固了学生对配合物的概念、组成、外界内界、配位体、配位数等概念的掌握,而且进行了变化,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课堂小结】

配合物的概念:配位键

配合物的组成:配体+中心原子

学生回顾、归纳

提炼一节课中的精华,形成主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

2思考:

 (1)、本节课从实验入手,通过实验来对配合物作一个定性的认识,让学生从低的层次上手来学习,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在活动与探究中既锻炼了探究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的精神。在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的前提下,更易让学生理解配合物的内界与外界的知识。

(2)、整个教学里面教师要讲的内容并不多,只是一种引导,大部分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了过程,同是也学到了知识。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0-30 14:31:29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