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高中化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03

作业要求 :

第二次作业要求:

1.上传截止日期为11月3日;

2.请务必先认真学习相关内容,要结合学习的内容来回答问题;上交的作业放在同一个文件中;为防止直接上传作业可能会导致部分图片不能上传成功,请同时把作业作为附件再上传一下,作业请务必不要抄袭。

【高中作业】

1.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学习,以“化学反应原理”中相关概念为例,运用“化抽象为形象”的策略设计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案例(字数不少于800字)。

2.通过《充分发挥实验在建构微观结构中的价值功能的教学策略》学习,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结合教学实践,(1)谈谈如何结合实验进行微观结构的有效教学;(2)以及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与思考。

发布者 :中学化学1班辅导教师

高中化学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陈勇    所属单位:暨阳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0-31 08:21:07    浏览数( 0 ) 【举报】

1.通过《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策略》学习,以“化学反应原理”中相关概念为例,运用“化抽象为形象”的策略设计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案例(字数不少于800字)。

1答: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阶段的重难点内容,抽象且枯燥,教学中只依靠理论分析,无法将基本理论讲深、讲透,而化学实验手段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提升学习效率。《课程标准》 对弱电解质电离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理解电离平衡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会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依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功能定位, 发展学生的定量观、微粒观、动态观。“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抽象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需要依托化学实验。在概念原理的引入、形成和理解等不同阶段都有必要设计不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经历层层递进的实验活动中,使认识不断深化,最终自主形成新的理论认识。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中涉及的实验主要是探究如何证明盐酸是强电解质,而醋酸是弱电解质。教材P.62上的“活动与探究”列出了2个实验,一个是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另一个是比较等体积、等浓度的两种酸与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反应的速率快慢。

在第一个试验中,学生复习并巩固pH试纸的使用方法,通过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性强弱,可以得出结论,盐酸的酸性比醋酸强,醋酸只是部分电离,但盐酸是完全电离吗?使用pH试纸只能定性得去描述溶液的酸性,即便是精密pH试纸,仅凭视觉效果,还是不能好地说明问题,那么有没有更精密地仪器可以定量地去检测溶液pH呢?pH计,又叫酸度计,能帮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它的精确度较高,测量时可以从仪器上直接读出溶液的pHpH计可以使pH的检测定量化


第二个实验中对于两种酸与镁条的反应快慢的比较,仅仅是从定性地角度去分析,而如果把实验定量化(例如上节中提到的传感器极速),则可以使实验变化过程“可视化”,从而更好地揭示了化学实验现象的本质,也可以使实验的价值得到提升。实验定量化,可以按下图来设计:

实验操作和现象:

将注射器针管中的酸溶液同时注入试管中。开始阶段,单位时间内盐酸中产生的气体明显多于醋酸中产生的气体。一段时间后,单位时间内盐酸中产生的气体少于醋酸中产生的气体。盐酸与镁反应逐渐变慢,醋酸与镁反应的剧烈程度,开始较长时间内无明显变化,之后逐渐减慢。最后两个量筒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几乎相等。

本实验的设计意图: 同时演示两种酸分别与镁条的反应,并收集气体,使两个反应的异同一目了然,增强了实验的对比度,定性实验上升到定量实验,提升了实验的价值。通过两个实验起始阶段反应速率的不同,巩固两种酸电离程度存在差异的认识。两种酸各自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量的变化,说明反应时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醋酸中氢离子浓度开始一段时间内不明显减小,进而得出盐酸是完全电离的,醋酸没有完全电离,溶液中除离子外,还存在醋酸分子,且醋酸分子可以继续电离。通过最终得到等量的气体,得出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能不断电离,且最终完全电离的结论。

2.通过《充分发挥实验在建构微观结构中的价值功能的教学策略》学习,以“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结合教学实践,(1)谈谈如何结合实验进行微观结构的有效教学;(2)以及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与思考。

2 答:实验能更直观反映事物本质。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合适的实验能帮助学生建立微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提供球棍,让学生组建CHFClBr 模型,思考有几种可能性用媒体演示 CHFClBr 的手性异构演示乳酸分子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在做中学,体验探究的乐趣,促进知识的构建增强教学直观性,促进学生感性认识,有利于观念的构建通过讨论,总结出手性分子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再例如在学习配合物结构与性质时,对于配合物的外界和内界的认识可以设计学生分组实验:(1)取5mL 饱和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滴入浓氨水,并观察实验现象(2)将实验(1)中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将晶体配成溶液,分装在三支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观察现象。向第二支试管中注入浓NaOH溶液,观察现象。向第三支试管中注入浓硝酸观察现象,然后再滴入浓NaOH溶液后,观察现象。指出NH3Cu2+结合形成新的化学微粒,即[CuNH34]2+。从而引出配合物的定义:化学上把配离子[CuNH34]2+ 称为配合物内界,SO42-称为外界,内界中的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相结合。内外界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总之,通过参与探究性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其原因,做出科学预测或科学判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做去推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中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从宏观实验到微观结构建立关系,学习效果好。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0-31 08:39:31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