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10

作业要求 :

注:请务必先认真学习相关内容,要结合学习的内容来回答问题;上交的作业放在同一个文件中;为防止直接上传作业可能会导致部分图片不能上传成功,请同时把作业作为附件再上传一下;作业上交截止日期为113日。作业请务必不要抄袭。谢谢!

 

        高中生物作业:

1.学习《高中生物教师要有宽广的学科视野》。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例阐述高中生物教师为何要具有宽广的学科视野。(字数不少于500字)

2.学习《“细胞结构”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做一个。(字数不少于500字)

1)谈谈如何利用伞藻嫁接、核移植等科学实验设计细胞核部分的教学?

2)怎样设计叶绿体或线粒体结构教学,体现某一学科的观念?

初中生物作业:

1.举例说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2.探究实验的原则有哪些?举例说明在教学中你是怎么应用这些原则的?

发布者 :中学生物2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丁鸿炜    所属单位:沙洲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01 09:41:54    浏览数( 4 ) 【举报】

1. 学习《高中生物教师要有宽广的学科视野》。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例阐述高中生物教师为何要具有宽广的学科视野。

高中生物教师要有宽广的学科视野, 是学科教学的要求,是学科本身的要示,是教师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要求.

     课程从GAJA酒王所具有的理念对GAJA酒发展的变化,来说明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对个人、家庭、国家以及国际所带来的影响;从教材内容的“滞后”,学生的现状来说明教师具有宽广学科视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通过学习与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学科视野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前沿的生物学知识。比如高中生物三本必修各有侧重,都是独立的内容,只会在某些地方具有联系。这就使得在学生看来生物学习总是有一种支离破碎的繁复感。这实在是因为我们高中学习的生物知识只是对所有生物的研究领域做一个介绍,没有深入。生物课程看似浅显,实则是无所不包的学科。如何让我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走出一个一个的孤岛,看到整个海洋,这就需要我们生物学教师不仅要掌握比课程深得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生物学基本技术,而且要理解课程内容的体系和深度。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地组织教学内容,而不会随着课本亦步亦趋。再如必修三的内环境的知识与医学关联很深。教学中如果能够适时的加以利用,给学生讲一些用生物知识看待某些病症的例子,比如激素紊乱带来的病,就会让学习变得很有趣味,拉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发现,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很快就能用于生活,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

 

2.  学习《“细胞结构”疑难问题及教学策略》谈谈如何利用伞藻嫁接、核移植等科学实验设计细胞核部分的教学?

伞藻嫁接实验:去伞藻的帽,将两者的柄切下来,交换嫁接到对方的假根上去,可得到与原来一样的帽。

伞藻核移植实验:将菊花形帽的伞藻的核移入到去核并去帽的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中去,得到与菊花形帽伞藻一样的菊花形帽。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补充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如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童弟周培育单尾鳍金鱼实验等),着重让学生了解实验者的实验意图,认识实验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验设置的实验条件的目的。这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附材料:

细胞核的作用的经典实验——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材料一: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甲、乙两种伞藻的帽形不同(如上 图),现将甲伞藻的A部分与乙伞藻的B部分嫁接在一起,发现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

  材料二:当伞藻的帽状体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不再继续长大, 而是开始发生细胞分裂。于是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说:细胞分裂与细胞核、质体积的比例有关,当细胞核的体积(h)与细胞质的体积(z)比值太小时,细胞就会发生分裂;反之,就不会发生分裂,并且,他还做了如下实验:在伞帽已经长出,核将要分裂时,将伞帽切去,核的分裂就受到抑制,直到新的伞帽再生出来,核才恢复分裂。

  (1)你认为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则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的原因是什么?

  (2)不考虑第二次长出的帽形态,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说明核、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与甲的帽状体形状相同,这能说明核、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3)请你利用伞藻,另外设计一个实验,作为上述实验的补充,来进一步证明上述假说。

  答案:(1)嫁接后B内含有甲细胞核DNA新转录的mRNA和少量原乙细胞核DNA转录的mRNA和翻译的蛋白质(结构蛋白和酶),它们共同控制或参与构建帽状体形态;原乙细胞核DNA转录的mRNA和表达的蛋白质降解,伞柄中只有甲细胞核DNA转录的mRNA,第二次长出的伞帽与甲的伞帽相同。(2)帽形态是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共同决定;帽的形态仅由细胞核决定,第一次帽形态之所以出现之间类型,是核影响的延续,与细胞质遗传物质无关。(3)在伞藻长出较小的帽状体,核未分裂时,除去小幼的帽状体,嫁接上较大的帽状体,这个原本不该此时分裂的核居然开始分裂了。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7 16:23:01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