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03

作业要求 :

1.      单元教学环节的各个环节应该如何入手?流程是什么?质量怎样控制?

2.      如何用三角函数概念来构建全章知识?

发布者 :高中数学1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陈燕    所属单位:暨阳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0-31 10:37:19    浏览数( 2 ) 【举报】

1.单元教学环节的各个环节应该如何入手?流程是什么?质量怎样控制?

专家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理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四个方面:问题的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的设计,语言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我们一定要心里永远装着学生,以学生为主题设计方案,为培养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而努力。

1、备一节课,在平常的教研活动备课活动中方便易行,容易操作。但是,关注一节课的内容,比较容易局限在这一节课的内容中,而对其的前后联系抓得比较少,缺乏整体的连贯性,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也显得时间比较仓促。一节节备课,感觉上每节课的地位和重要性都是平等的,教学的侧重点无法突出。从一个单元去思考教学,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将教学内容和时间做一个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给学生呈现清晰的知识脉络图。不仅如此,对于相应的数学技能,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等等,也能更好的开展。这种系统教学设计的方法,能更清楚的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知识体系更完整、结构更坚固。但是,要做到单元设计,需要教师集中各类教材、教参,而且,要在做好设计之后,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对设计进行增补和修改,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仅如此,对教学设备,甚至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达不到一定的知识掌握水平,教学开展就比较困难。

 2、数学的分析:教师要对选择的单元有一个高屋建瓴的全面认识。这条主线在各个教学内容中的体现,为何它是重要的,可以自成一个单元。  标准的分析:对于这样的一个单元,在高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对度的分析。  学情的分析:一切设计都要基于学情。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学生到底理解多少,掌握多少,会了吗,单元学习时能不能熟练的应用,认识到它们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抱着怎样的学习态度,他学习习惯如何,都是设计的基础。  重点分析: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最主要的是什么。  教材的对比分析:各类教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集中多种教材,可以丰富教师的视野,有更好的参考选择。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确定单元教学的目标,分配课时,确定教学的重点,再将教学单元精确到每节课时,依次对每节课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重点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

 

2.如何用三角函数概念来构建全章知识?

1.本章定位为“展示建构刻画周期性现象的数学模型的数学(思维)过程”.

2.本章具体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问题链”中问题的不断提出和不断解决,经历和认识“数学发生与发展”的生长过程,感受和体验“人类研究和发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在一系列化问题的指引下,师生可以真正主动地参与建构数学的活动,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以“数学地研究”的主线,展示数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侧重“模型化”数学思想的运用,使学生在逐步学会研究数学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数学.

3)充分发挥“函数”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与“函数”一章密切联系,突出“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解读

1.教材采用了以问题链展开的呈现方式.

在提出问题的环节,问题间的逻辑递进,以及问题对强化目标(建构刻画周期性现象的数学模型)的指向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例如,教材在提出:“怎样将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的问题之前,还安排了另一个问题:“用怎样的数学模型建立(x,y)与(r,α)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考察锐角三角函数的“理由”.那么,为什么要研究(x,y)与(r,α)间的关系呢?这是因为用(r,α),x,y)都可以表示圆周上的点.那么,为什么要表示圆周上的点呢?这是为了刻画圆周上点的运动.那么为什么要刻画圆周上点的运动呢?这是因为它是周期现象的“一个简单又基本的例子”.为什么要研究周期现象呢?这就追到了最根本之处:因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建构刻画周期性现象的数学模型.”这里的问题串,揭示了建构数学模型的思维过程,揭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2.教材按照数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展开.

数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即:“问题——建立模型——研究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特别地,建立“三角函数”的数学模型是本章的难点与重点,而研究“三角函数”则是置于“函数”的大背景之下进行

3.教材突出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本章的研究对象是周期性现象,建构的是“刻画周期性现象的数学模型”,教材突出了周期性,它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属.首先研究“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为此专门列了一节.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不是由图象得到的,而是从三角函数的定义,从终边位置周而复始的出现,从诱导公式,即从以前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相反,三角函数周期性的研究为后续图象与性质的研究起了铺垫作用.在正式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之前,教科书就从总体上作出了判断:“周而复始的基本性质必然蕴含在三角函数的性质之中”,因为三角函数就是我们为刻划周期运动而建构的数学模型.这样的判断对不对呢?这就促使我们来研究三角函数具有哪些性质?首先什么是“周而复始的基本性质?“这样就提出了本小节的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刻划函数的周期性?这样的设计,不仅为三角函数性质的学习提供了问题背景,突出了本章“建立刻画周期性现象的数学模型”这一主题,而且充分地发挥了理性思维的作用.周期函数的定义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可以从“周而复始的重复出现”出发,如“白天黑夜、白天黑夜”,一步步地使语言精确化,通过“每隔一定时间出现”、“自变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值函数值就重复出现”等逐步抽象出函数周期性的定义.

4.加强几何直观,强调形数结合的思想.

三角函数的基础是几何中的相似形和圆,而研究方法又主要是代数的,因此三角函数集中地体现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在代数和几何之间建立了初步的联系.在本章中,充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一方面是以形助数,突出了几何直观对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作用.如在三角函数及其性质的学习中,注意充分发挥单位圆的直观作用,借助单位圆认识任意角、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诱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通过角终边之间的对称关系来研究诱导公式;借助三角函数的图象理解三角函数在一个周期上的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

推导方式本意有三点:

1)问题是“从对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研究”这个主题中派生出来的,是对“模型”研究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为了将任意角转化为锐角以便查表求值才来讨论诱导公式.

2)三角函数的值是由角的终边的位置决定的,因此从终边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就更为合理.

3)突出了形数结合思想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1 10:15:58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