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二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0-242017-11-10

作业要求 :【第二次作业内容】
1.青少年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有哪些?请结合你任教的年级和学科,说说学生的认知特点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2.心理疏导的策略有哪些?请你举出2个与你的学生有效沟通的例子。
 【第二次作业要求】
1. 学习专题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作业(二道题都是必做);
2. 上交截止时间 2017年11月3日。

发布者 :通识2班辅导教师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高虹    所属单位:暨阳实验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1-03 20:50:06    浏览数( 5 ) 【举报】

答:1青少年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有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和心理社会性发展特点两大特点。一是青少年认知发展特点,包括:认知成熟、不成熟性、信息加工的变化、信息结构性变化、信息功能性变化。青少年期年龄跨度是从11岁至20岁左右,处于小学高年级到整个中学阶段,属于认知成熟—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各种推理能力逐步发展都将达到比较完善的水平。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也存在不成熟性,表现为:1理想主义2批判主义3爱争论4优柔寡断4言行不一5自我意识6独一无二(独立性)。青少年信息加工上也有相应的变化。信息加工能力增长,长时记忆中储存的知识数量也增加。而且青少年在获取、处理、保存信息方面的能力也逐渐提高。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对各项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二是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特点,包括: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同伴关系和友谊、性萌芽和觉醒、家庭关系。1自我同一性探索。首先,青少年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虽然可能和别人共同完成任务,但是他是可以和别人分离的。其次,自我本身是统一的。自我有一种发展的连续感和相同感,现在的我是由童年的我发展而来的,将来我还会发展,但是我还是我。最后,自我设想的""和自己体察到的社会人眼中的""是一致的。相信自己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能被社会承认的。2同伴关系和友谊。同伴关系和友谊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特点,小团体其实可以解决同一性混乱的情况,同伴关系较紧密,在同伴关系中得到与同伴的交流和支持,实现自我意志发展。同伴关系变得复杂,友谊开始向成人的友谊发展转化,注重分享。3性萌芽和觉醒。随着身体的发展,青少年性意识逐渐发展和觉醒。主要表现在性别认同和异性吸引两方面。性别认同也是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方面,认知自己的性别等。异性吸引上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面对着如何正确表达和对待性的感觉。4家庭关系。表现与父母的矛盾上,孩子想脱离父母同时又依赖父母,父母希望孩子独立但也不习惯放手,两个矛盾体必然引起各种冲突点,尤其是在琐事上,青少年很容易和父母争吵。

本人任教小学三~四年级信息技术课,这一中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认知特点是形象认知思维比较活跃,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较弱,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爱听动人的故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所以往往老师在讲计算机原理、WORD软件时,有些同学就注意力没法集中,而老师讲游戏、、画图、FLASH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所以,我认为如何让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产生参与意识,并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能否开发出这种动力,开展趣味性教学是小学信息技术课老师的当前任务。具体做法:一是演示教学法。依据儿童的好奇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计算机的功能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演示,把计算机的优越功能介绍给同学们:举例说明计算机的科学计算、科学管理、自动控制、辅助教学等。还让计算机演奏音乐,绘制美丽的图案,猜谜语等。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使学生好奇的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二是游戏教学法。依据儿童好玩的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扩展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兴趣,把要学的知识设计成游戏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如教画图软件时,先绘了一些基本图形,然后让学生与计算机一起搭积木,用这些基本图形组成一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成就感和审美能力。三是竞赛教学法。依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绘图比赛,计算比赛,制作网页比赛,网络知识大赛等,给学生讲当今世界软件奇才、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我要赢”的传奇故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度兴趣。四是逆向教学法。事先展示教学的结果,也就是先让学生知其然,再向学生解释过程,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学网页制作时,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自己制作的贺卡、网页、多媒体课件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再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五是成立兴趣小组。通过成立兴趣小组的形式,可以把对计算机有共同兴趣的同学集中在一起,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比如,教师节前夕,计算机兴趣小组的学生用电脑绘制精美的贺卡赠给老师们。元旦来临之前,可以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照片,用扫描仪制成“千禧纪念卡片”。

2、心理疏导的策略主要有六种:积极聆听、合理宣泄、说服劝导、放松调节、团体活动、心理教育。1积极聆听。卡耐基说:专心听别人讲话的态度是我们能给予别人的最大赞美。教师积极聆听时需做到专注,保持良好的视线接触,轻松自然的身体姿势,适当的距离、上身稍微前倾、微笑、友善和恰当的简短的反馈。其次,恰当运用复述,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对方的观点和对它们的理解,简洁、概括地复述出来。再次,需进行提问,提问也是一种鼓励,表示你真正在听,也给学生自我了解和内省的启发。当然在积极聆听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回应,尽量用简洁和具体的语言来回应学生。2合理宣泄。教师应该创造或利用某种条件、情景,让学生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或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倾诉、写日记、绘画、运动、呐喊、哭泣等多种途径进行合理宣泄。当然不同的学生可进行不同的方式,对于比较外向的孩子可鼓励其向自己信任的老师、家长、同伴进行倾诉,转化情绪。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可引导他们进行写日记,对于不擅长语言表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进行绘画等。3说服劝导。这个策略是指对那些认知出现偏差而导致情绪困扰或行为异常的人,进行开导、启发、规劝,帮助其纠正错误认知,恢复理性思考,进而促使情绪和行为改变。比如对不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学生可帮助他们了解情绪ABC理论,让学生明白情绪反应不是由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对事件的不同看法引起了不同的情绪。4放松调节。放松调节是为了达到肌肉和精神的放松目的而采用的行为疗法。三种常用的放松方式有:腹式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想象性放松。腹式呼吸对于情绪激动或处于生气、急躁时的学生比较适合。渐进式肌肉放松比较适合心神不宁的学生,对于学生考前的状态也是比较适用的。想象性放松对情绪低落或忧郁的学生比较适合。5团体活动。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助人过程。团体心理活动适用面广,可用于共同心理问题的十个人左右的小组,又可以用于几十个人的发展性群体。而且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在团体心理活动中,学生既是“求助者”又是“助人者”,可在引导的相互影响中多视角学习。6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特别是心理健康知识,指导学生形成心理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这种策略对于年级大的学生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案例1:记得一个四年级女生蔡某,性格胆小、自卑、不爱动很腼腆,不太合群,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她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做作业速度很慢,质量不高,学习成绩也一直停滞不前。通过观察,该女生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了。后来我通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慢慢地我发现她大胆了,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计算机课程的小知识点(有点偏),其他同学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腆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她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课堂作业能按时有质量的完成了,上课时也开始举手发言,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现在有了朋友,下课经常和朋友一起做游戏,人开朗了很多。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她在家也活泼了很多。

案例2:有一个五年级男生张某,平时喜欢管闲事,同学大多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我觉得这类学生是因为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听惯了好话,习惯了别人让步,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小学后,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为此后来我常常打电话或直接与家长交谈,让家长及时了解刘某在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并严格执行。同时我也讲究辅导方式,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逐步培养他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另外我还常找他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满足他的自尊需求。最后我采取行为分析矫正技术,帮助他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若他有了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后来我发现他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 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他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当然,他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帮助。我相信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问题会得到疏解,他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不久,我发现他在校内,能常常主动与老师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了。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7 09:14:25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