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实践成果 作业周期 : 2024-04-20 2024-07-20

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线上学习和岗位实践,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活动课例平台

要求

1.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活动设计过程完整,合理。

2.作业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杜绝抄袭现象,各工作坊坊主严格把关!

3.请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发布者:刘梦洁

实践成果

提交者:学员唐怡    所属单位:黄阳司镇水口桥小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22:20:22    浏览数( 0 ) 【举报】

⟪桂花雨⟫教学设计

水口桥小学 唐怡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由琦君所写。课文通过描写作者童年时期在故乡摇桂花的经历,表现了桂花的独特魅力和故乡的深情厚谊。文章以回忆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桂花盛开、摇桂花、桂花香飘十里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童真童趣。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课文具体描写了桂花的香气、摇桂花的乐趣、桂花的多种用途以及母亲对桂花的担忧和爱护,情感深厚,情景交融。文章不仅让学生了解桂花的美丽和实用价值,更让他们体会到对家乡、对亲情的深厚情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课文的描写感受到作者对桂花和故乡的热爱。然而,他们对桂花这种植物及其相关的文化可能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和教师的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此外,学生对回忆性、抒情性的文章较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体验活动可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通过互动和探究活动来学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较强的感受能力,通过引导和激发,他们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情境创设和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合作探究中理解道理,在实践活动中内化知识。

课程设计以“学会知识,提升能力,培育情感”为目标,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能够抓住重点进行复述。

3.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桂花的特点和对故乡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桂花的生长过程和摇桂花的情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3.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对课文道理的理解和体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和家乡的热爱,培养他们珍惜亲情、热爱生活的品质。

2.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增强他们对家庭和故乡的感情。

3.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课文中蕴含的做人道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桂花的特点和摇桂花的乐趣。

2.学习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二)教学难点

1.理解并体会作者通过桂花表达的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2.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桂花的特点和对故乡的感情。

六、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4.互动交流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课前准备

1.课件准备:桂花的生长、开花、摇花过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桂花的美丽。

2.教学资源:生字新词卡片,相关的桂花文化和故事,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3.教具准备:课件、白纸、彩笔、音频、桂花相关资料。

八、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为了增近同学间的相互了解,锻炼大家的表达能力和分享能力。学校决定举办一场“我的心爱物推荐大会"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同推荐了白鹭、珍珠鸟,落花生。今天让我们一同了解美丽的桂花,并为它选出小小推荐人。

板块二:介绍外形,品桂花香

1、出示桂花图片和介绍桂花的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桂花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预设生:赏桂花形、闻桂花香,摇桂花乐,思桂花情。

3.过渡:上节课我们和作者欣赏了梅花、木兰、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知道了作者最喜爱的花是一(桂花)为什么呢?(因为它的香味。)

4.提问:作者是如何表现桂花“香”的特点的?找出让你觉得桂花特别香的句子。

预设生:桂花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引导学生用没有不造句,去掉没有不和原句式比较,体会双重否定表肯定和强调的作用,增强香味的浓郁。

提问:还有一个字最能突出桂花的香,请你找出来。预设:浸

5.解读“浸”

引导学生首先关注偏旁:三点水旁

根据偏旁思考字义:浸在水中,淹没在水中。花香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水的特点:看得见,摸得着

提问:用相容水的"”浸形容花香有什么好处?

预设:化无形为有形,“浸”字把无形的香味描写得更真切,如水的香气更容易被感知,更浸润人心。

运用换字法进行对比:

一般花香等气味我们用什么字来形容?(飘)引导学生关注偏旁:风字旁

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当教室里有味道时我们常说-(开窗通风)说明气味遇到风就消散了。

提问:那么用飘形容的气味有什么特点?预设:轻飘飘的,很容易消散。

提问:那么你在生活中浸泡过什么东西呢?它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洗衣服泡水之后变得水很多,很沉重。

用浸字来形容花香,说明它非常浓郁,就像水泡着衣服一样,充斥着作者生活的环境。

指导朗读:

一个浸字,使得桂花的香味,不但闻得到,还能感受得到,注意在读这句话时,浸字,要读的轻一些,柔一些,还要突出重读没有不、香飘十里,语气要轻柔和缓读出桂花飘香的感觉。

6.预设: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

提问:再美的花朵也会有枯萎的时候,为什么桂花却能全年都香呢?

预设:桂花摇落后,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成糕饼。

引导:桂花的这些用途都与人们的一(日常生活)有关。想一想:村中的人们还会用桂花做些什么呢?

预设:用桂花做成香囊,用桂花酿酒:用桂花熏衣裳:用桂花做菜

提问:这里和前文一样都有一个浸字,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预设:这里的浸形容的桂花香,是因为村民们将桂花运用到生活中,做了很多好吃的,还可以泡茶喝,所以很香。

:虽然吃了喝了,但香味却永远留在心里了。全村的人都一同采摘桂花,相互送用桂花做的物品,今天做了送这家,明天做了送那家。你们觉得弥漫在村子里的,除了那迷人的桂花香味,还有什么呢?

预设生:是村民之间彼此深厚的情谊,是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板块三:分享回忆,感摇花乐

提示:每一件心爱物的背后都与主人有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1,提问:除了桂花的香气以外,还有什么是母亲和“我”恋恋不忘的?

预设:摇桂花.

2.提问: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作者特别喜爱"摇桂花"?

预设: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引导:对小朋友来说大事有哪些?预设:过生日、放寒暑假、过年。

总结:摇桂花对作者来说就像过生日,放假,过年一样是一件值得期待的,隆重开心的大事。

预设2: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缠”说明作者天天盼望,迫不急待想摇桂花。

3.说一说:作者总是缠着母亲撒娇想摇桂花,请和同桌之间搭档想一想母女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并表演出来。

作者成功摇到桂花了吗?他是怎样摇的?(过渡)

4.对比下面两段话,说说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摇花的快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的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扶着桂花树,使劲的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说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

预设生1:我从“喊”感受到小作者此刻内心十分的激动,忍耐不住开心的大喊

预设生2:我觉得作者反复出现的语气词“啊”“呀”,也能表现出他内心的激动。

预设生3:我从作者“抱”着桂花树摇啊摇,读出了,她对于摇桂花树的期待。需要抱着树,说明她此时身高不高,力气很小,只有抱着桂花树才能是最大的劲儿,摇下更多的桂花。可是她却很积极的帮大人的忙,一起摇桂花。

指导朗读:

:同学们,闭上眼睛,跟随着美妙的音乐想象一下此时,正是桂花盛开的最好的季节。村里到处可见是金灿灿的,香喷喷的。台风要来了,村民们都聚在一起摇桂花。你也来帮忙,抱着桂花树一下一下有节奏的摇晃着。随着你的动作,树上的桂花纷纷扬散落而下,就像下了一阵小雨。那香味直直的钻进你的鼻腔里。多香呀,让你忍不住喊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尽情的在花雨中奔跑,多么快乐呀,让你忍不住喊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好,那么我还想请两位同学来当一当这摇花的孩子,一起来尽情的喊一喊。

:语气和节奏要欢快,要读出这种快乐的感觉,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喊一喊。

板块四:寄托情感一悟思乡切

提示:每一个心爱物,都是人们情感的寄托。

中学时作者从杭州小山上捡的桂花,母亲是这样评价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院子里桂花香。

1.出示文中杭州小山的原型--满觉陇桂花介绍

2.思考: 有7000多株树,盛名在外的满觉陇桂花真的没有家乡的花香吗?

预设:不是,是因为家乡的桂花树寄托着在故乡的回忆,在母亲心中是特别的,所以再香再好的桂花巴比不上,

3. 提示:花香中不仅是童年纯真的快乐,还寄托着浓浓的乡愁。提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乡愁,反而要写故乡的桂花树?

预设:桂花树见证“我”在故乡的美好回忆,是“我”与故乡的情感纽带。“我”借具体事物抒发思乡之情。

过渡:作者和母亲都如此思念故乡的桂花,后来他们回到家乡,再见到桂花了吗?

4.播放作者生平简介

:通过刚刚的视频,我们了解到作者在写下这篇散文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他自从1949年33岁开始离开家乡来到台湾,就不曾能够再回到他的故乡,不能再见到父亲、母亲不能和父亲一起赏花,听不到父亲念的小诗,也见不到满园的金桂了。

5.师提问: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想一想作者在写这篇散文时,他脸上的表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预设生:从一开始回想起童年桂花香时的快乐,到后来远离家乡,到了杭州和后面再也不能回到家乡时的悲伤和难过。

6.师:其实像作者一样,因为身处台湾,一直没能回到故乡的人还有很多。老师,这里准备了一首小诗。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诗人和文章中的作者一样,远离故乡,时刻盼望回到家。就像台湾的同胞也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的怀抱。

课堂总结:“一花一鸟总关情”,每一件事物背后都有值得心爱的理由。桂花雨也是作者心头的一场小雨,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希望大家也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记录的手,用心写下属于你的与身边万物的故事。

课后作业:1.制作我的心爱物推荐卡。2.如果能有机会为海峡对岸的台湾游子写一封信,你会说些什么?

九、板书设计

桂花雨

故乡    童年

对比

思念    怀念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学生大多积极配合,情绪激昂,或许是因为桂花这种植物省得学生喜爱,并且在“摇桂花”这一教学活动中,有不同以往的好反响,这个年龄的孩子热爱表演与自我表达,或许在日后的教学中多添加此类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教学沉浸体验。反思这节课,仍有很多不足值得我去关注。例如:对重点字词的挖掘不够深。如“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对“浸”字的理解引导不足,使得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进而对桂花香也感悟不到深处。又如最后一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对“又”字的理解,可以引申到体会作者感情,但在教学中我没有把握好。在体会词语的含义,在以后的教学上,我更应该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对重点语句的挖掘习惯。

 


老师评语

优秀

评语时间 :2024-05-29 09:51:04

实践成果

最新实践成果

推荐实践成果

热门实践成果

热评实践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