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实践成果 作业周期 : 2024-04-25 — 2024-07-21
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线上学习和岗位实践,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活动课例)至平台 要求: 1.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活动设计过程完整,合理。 2.作业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杜绝抄袭现象。 3.请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发布者:刘梦洁
提交者:学员肖珊 所属单位:桂阳县欧阳海中心校 提交时间: 2024-07-19 14:19:45 浏览数( 0 ) 【举报】
《遗传与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 掌握生物性状、相对性状及其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 初步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
2. 能力目标:
-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解释遗传和变异现象。
- 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并分析遗传和变异的证据。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生物奥秘的欲望。
- 引导学生尊重科学、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 掌握生物性状、相对性状及其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2. 教学难点:
- 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
- 区分遗传与变异的本质区别。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生物模型、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遗传与变异相关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遗传与变异现象。
2.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遗传与变异的现象?
(二)新课讲解
1.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 讲解遗传与变异的定义和内涵。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2. 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
- 介绍生物性状的概念和分类。
- 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性状的特点和差异。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
3. 遗传与变异的规律
- 讲解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 引导学生理解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作用。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规律和机制。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与变异在生活中的实例,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理。
2. 展示与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遗传实验,如豌豆杂交实验等,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遗传与变异的规律等知识点。
2. 强调遗传与变异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收集遗传与变异的实例,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理。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 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遗传与变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评语时间 :2024-07-20 21: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