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实践成果 作业周期 : 2024-04-25 — 2024-07-21
全员
作业要求: 结合线上学习和岗位实践,提交一份个人研修成果(教学设计/活动课例)至平台 要求: 1.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活动设计过程完整,合理。 2.作业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杜绝抄袭现象。 3.请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发布者:刘梦洁
提交者:学员陈基杰 所属单位:桂阳县蒙泉学校 提交时间: 2024-06-18 22:57:15 浏览数( 0 ) 【举报】
中考科目复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华山论剑”之金属及金属材料单元复习
一、学情分析
金属是学生研究一类物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复习金属前,学生已经完成酸、碱、盐三大类物质的学习,学生已经形成了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基本研究框架,因此强化巩固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基本研究框架的同时,还能在学生学习金属材料、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金属的治炼等重要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逐步认识到:学习一类物质要通过归纳得出物质的共性与差异,通过比较找到物质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共性演绎、推理、预测同类未知物质的性质,初步建构起分类研究物质的思想,凸显“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学科思想,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的角度立体化、系统化,提升学生对物质研究的认识深度。下表对映具体内容及课时的学情分析:
学情 | 相应的利用策略 | |
已有 基础 知识 | 知道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具有还原性 | 在真实生产情境下,综合多种因素选择工业生产原料 |
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燃烧的条件”探究实验,会根据燃烧条件分析灭火原理 | 小组设计并完成“铁生锈条件”探究实验分析防锈原理、金属和酸的反应探究 | |
知道铁、镁等金属和氧气的反应 | 回顾类比假设探究其它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 |
知道元素守恒 | 根据铁锈、铜锈的主要成分猜想生锈的因素 | |
生活 经验 基础 | 知道金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尚不清晰性质和用途的关联 | 分析具体用途与对应的性质建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映射关系 |
知道当地矿产资源 | 了解真实的工业生产问题 | |
可能 的学 习困 难 | 合金与金属的区别 | 设置“合金的形成”探究活动和合金与纯金属性能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 |
有关化学反应中含杂质的物质的计算 | 以钢铁厂真实生产数据计算为例建构含杂质计算模型,选择同类习题,加强训练 | |
铁生锈条件探究 | 类比燃烧条件探究,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 |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理解和应用 | 设置“探剑”环节运用金属活动性来解决金属的鉴别问题,以及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问题。 |
二、教学目标
表1“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 | 课时目标 |
金属的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会利用实验探究归纳金属的主要性质及活动性顺序,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的主要化学变化;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广泛应用及其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从铁矿石到金属铁的转化,说明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回收利用价值。 | 课时1: 1. 能从金属的用途分析出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会综合多种因素选用金属; 2. 能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合金的概念形成元素组成不同合金性能不同的认识视角; 3. 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合金不同于纯金属的特性会根据需求选用合金;能说出金属材料的重要价值。 4. 能根据当地矿产资源描述出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初步形成物质的存在形式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认识视角会综合多种因素选择生产原料; 5. 能分析说明工业炼铁的原理会写相关化学方程式能分析实验室制法与工业生产的异同; 6. 会利用真实生产数据进行含杂质的计算。 |
课时 2: 1. 能根据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 能根据已有经验和元素守恒,分析铁生锈条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验证;3.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防锈措施解释防锈原理; 3. 能举例说明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金属回收再利用的价值。 4. 能根据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与酸、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 能从反应中物质类属角度建构置换反应模型; | |
课时3: 1.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反应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 2. 鉴别各种金属 3. 金属和酸反应,并了解金属和酸的图像题 |
表2“金属和金属材料”课时内容与素养目标对接
教学内容 | 核心素养 |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个性、特性),合金 | 宏观辨析,证据推理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科学探究,证据推理 |
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 模型认证 |
金属矿物的冶炼 | 社会责任 |
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 科学探究,证据推理 |
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 社会责任 |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重难点是揭秘金属的化学性质,建立金属化学性质与用途的必然联系,归纳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规律性;然后通过实验现象再现化的方式判断金属活动性、解释生活现象,加深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做到灵活应用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课导入】
| 视频引入
|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尝试完成导学案“任务一”部分。 |
利用“华山问剑”大情境展开金属材料复习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
【任务单一】 “识剑”金属的物理性质 | 教师提问: 1、龙泉宝剑是用什么材料打造的? 2、为什么不用纯金属(纯铁)制作宝剑? 3、铸剑的过程中体现了金属的哪些性质呢? 4、为什么青铜剑的出现早于铁剑? |
学生归纳: 1、金属材料的分类 2、合金的优点 3、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4、金属使用先后的因素。 |
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建立龙泉剑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及建立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
【任务单二】 “铸剑” 1、金属资源的利用
【学以致用】 当堂检测
2、金属资源的保护
【任务单三】 “用剑” 金属的化学性质
【任务单四】 “探剑”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解题 | 过渡: 那铸剑的金属又如何得到? 展示冶金流程:
提问: 1、最佳铁矿石的选择? 教师展示矿石图片
为什么不使用含硫元素的黄铁矿
2、为什么预处理要粉碎矿石?
3、如何从矿石中提取金属铁?FexOy————Fe 请同学们书写炼铁化学方程式。 教师展示“高炉”炼铁设备 4、炼铁原料各有何用途?
实验室与工业炼铁原理相似
同学们还记得实验现象? 那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该装置存在缺陷,请提出你们的改进措施。提示:从安全角度、和环保角度。
教师归纳: 装置缺陷问题: 1、安全角度——防倒吸 2、环保角度——尾气处理 ①转化法 ②收集法
多媒体展示题目
过渡:为什么铸铁过程中最后环节要“淬火”? 也就是说,铁制品容易生锈,那铁制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淬火”防腐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那具体的防腐措施又有哪些? 过渡:铝制品有优良的耐腐蚀性,为何铸剑不用铝?
请用化学方程式写出铝抗腐的原理。 铝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还是金属的物理性质吗? 那是否还有别的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呢?现象又是如何?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归纳: 1、金属的化学性质(1)
这些反应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得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1
【资料卡片】龙泉剑防护说明书
为什么宝剑严禁沾上酸类、盐类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性质2、3
学生练习下列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氢气 2、铜丝插入稀盐酸 3、铝丝插入稀硫酸 4、铁丝插入稀盐酸 1、铁丝插入硝酸银 2、铜丝插入氯化银 3、铝丝插入铜硫酸 4、锌粒插入硫酸镁 投影学生的错误。 引导学生总结反应发生的条件
【投影题目】
|
学生回答: 赤铁矿、磁铁矿
因为含铁量低,且会产生空气污染物SO2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氧化物失氧,添加还原剂。
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赤铁矿、焦炭、石灰石等原料的作用。
学生回顾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做笔记
学生完成导学案部分对应的练习题。
学生思考 形成一层保护膜,防腐 同时与氧气和水反应。
学生归纳
学生畅所欲言
硬度小
学生板书 4Al+3O2==2Al2O3 化学性质。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反应的条件不同。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用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学生认真阅读并提取宝剑防护要点: 1、保持干燥,酸咸环境更易加速剑的锈烂。 2、擦净,涂油常护理。 3、严禁沾上酸、盐 类物质。
学生 金属和酸、盐反应 性质2: 金属+酸==盐+氢气 性质3: 金属+盐==新盐+新酸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生归纳: 金属与酸与盐反应的置换发生的条件: 1、活动性强的金属才能置换出溶液中弱的元素 2、盐必须可溶 3、金属不包括K\Ca\Na,酸不包括浓硫酸、硝酸。
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 分享实验方案 |
学生感受我国矿石资源的丰富性,初步形成物质的存在形式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认识视角会综合多种因素选择生产原料,提高环保意识。
从具体工艺生产中感受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建立元素守恒观,理解铁生绣的原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形成学科大概念。
建立性质决定用途,但是物质的用途是由多方面性质综合决定的。
学生的疑难点在于书写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判断,学生先练习。找出学生的难点,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来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从知识的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 | 学生举手分享收获。 | |
【习题巩固】 |
| 学生完成导学案 | |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用“华山论剑”大情景贯穿第八单元的所有知识点,知识点全面且有逻辑,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景化大单元教学是感兴趣的,且置身于具体的情境,建立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的缺点:教学设计从内容上来看,容量大,不适应基础薄弱及中等层次的班级,并且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讲练结合,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如何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得到充分的反馈,复习课注重知识点的迁移与运用,注重已有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解决。 再教设计,设计练习课,从习题中反馈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 |
评语时间 :2024-06-20 05: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