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小学思想品德研修日志

  发布者:宋涛    所属单位:装备中心    发布时间:2017-12-19    浏览数( -) 【举报】

                                                                        小学思想品德研修日志
我们开设的《思想品德》课时德育课,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常识,也是我们大家都要重新认识和增强的一种教育理念。
大家都知道我们目前开设的课程实际上是五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期中《思想品德》课时学校开展德育的主课堂。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大家都把《思想品德》课作为智育课来对待,学校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把《思想品德》课和其他智育同一定位,评价方式一个样,期中期末考试和其他学科一个样,就连中招考试也一样;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也宁愿把他看着智育课去教,学生也把他当做智育课去学。我认为这应当是一个误区,需要我们大家来重新认识这门学科,让他回归到他本来所属的德育课的位置上去。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1)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知识教育,改造学生的世界观,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认识、理解、选择,内化在观念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超越原有的状态,重构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是个“换脑筋”、“换思想”、“换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创造性的活动。这个创造性的活动要以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为根据,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教育实际,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思想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还要联系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消化理解课堂上讲的知识问题,学生会从这个教学过程中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2)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某些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境,让学生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公共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3)教学要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倡导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带动下主动关心国内外时政,关心和接触社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