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总结报告 > 正文

【培训总结】—小学数学工作3坊吕玉霞

  发布者:吕玉霞    所属单位:龙亭区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7-12-04    浏览数( -) 【举报】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上培训,老师收获很大,例如: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新江      开封市龙亭区新生小学

信息技术已成为优化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其功能首先是利用声、色、光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其次是利用信息技术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实现虚实、远近、快慢的变换,各种色彩变化和动画效果,鲜明直观地展示客观事物本身的本质属性,以提高认知效果。

信息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生长点和广阔的展示平台,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利用课件虚拟现实情境,改变常规教学方式

    以往的数学教学,认为知识一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就能概括地反映它的“本质”,进而认为对概括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境来进行,而学习的结果可以自然而然的迁移到各种真实情境中去。然而,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现实情境,远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于是创设现实情境得到了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创设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性高,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为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创造条件。

利用创设情境,还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动态统计的数据收集过程,这是釆用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动态统计的方法与静态统计方法的联系和区别,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形成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二、使数学贴近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隐藏着丰富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而信息技术能够使数学生活化,使数学更贴近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国光超市外景镜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想逛商场”的愿望。为了激发学生更强的参与意识,我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商场物品远景镜头。接着提问: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回答:商场是把相同的商品摆放在一起。我继续出示多媒体课件——商场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水彩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提问: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发现了售货员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最后我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用途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像这样,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就会学得主动,从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三、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而多媒体技术就成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根据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适时的利用,就能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所夹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所夹的角就越小。而角的两边不管变长还是变短,所夹的角的大小不变。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攻自破。又如,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重点是学会求相遇问题中的路程;难点是理解相遇问题中的相关术语的意思及弄清两个物体相向运动时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通过多媒体屏幕逐步把题目的条件用线段图进行演示。屏幕中两“人”同时闪动,生动直观地解释了两人“同时出发”就是两人在同一时刻出发,两“人”面对面地走去,又生动地解释了“相向运动”(相对而行或称“相向而行”)就是两人(或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线路上,从两地面对面地走去;最后两人相对运动到距离变成“0”因而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相遇”这个概念的含义。就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把相遇问题的图形、图像动态化,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实验

实验不是只能在实验室里进行,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模拟实验,能够在课堂上很方便地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课中安排,让学生动手做抛硬币的实验,学生都能借助自已的生活经验,感受到哪一面朝上是不确定的。但是实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许多次实验,即使把全班学生的实验结果累加起来,也常常难以反映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的规律性。用常规的手段,教师只能给出表格,或直接给出结果。但釆用信息技术,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让计算机模拟许多次的抛硬币实验,使学生信服抛硬币正反出现的可能性各占一半,而且印象深刻,节省时间,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成成千上万次抛硬币动作,通过实验显示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规律,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思考、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得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感觉到意犹未尽。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科学手段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汲取无穷的营养。

【第三篇】

[研修作业]裴非英/小学数学3坊/龙亭区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课外信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总结报告

最新总结报告

热评总结报告

热门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