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展示 > 正文

【工作坊成果展示】小学思品坊 第一期

  发布者:高冰冰    所属单位: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2017-12-10    浏览数( -) 【举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精神的魅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5.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交流相关资料;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理解事例,从事例中初步感受中心。

学习3-5自然段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具

体的事例。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弄清楚三个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3.交流学习收获。(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课件展示。)

问号                真理                     过程

洗澡水漩涡为什么     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敏锐地注意到

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紧紧抓住问号

                                          反复的实验研究

 

溅上盐酸的花瓣       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   敏感地意识到

为什么会变红         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许多实验

制成石蕊试纸。

 

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   睡觉者眼珠转动是在做梦     百思不得其解

                                          反复的观察实验

4.看着大屏幕上的这些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5.我们来看这些描述发现真理过程的句子,你觉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关注,

关注这些词语,你都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教授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6.将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三.在理解事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科学精神。

1.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什么样的

事情,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板书:平常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

这些人怎么就能由此发现“真理”呢?

文中哪些段落给了我们解答?

2.出示课文第二、六自然段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

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1  你如何理解这两段话?

2  “?”“!”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表述方式有什么妙处?

3  “发现”、“发明”、“创造”、“成就”,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4  再读这两段话。

3.联系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再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6.自由读。

四.小结:

三个具体的事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真理的发现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学习拓展,加深体会。

1.文中列举了三个事例,其实,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举

出这样的例子吗?

2.真理的发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的例子。(课件

展示科学史上的相关事例)

3.了解了这些事例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4.是的,只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

表面看来,似乎科学发现也很简单,没有什么神秘的。可是,这种发现的灵感和能力是凭空产生的吗?为什么牛顿能因苹果砸头而发现万有引力,瓦特能因看到茶壶盖被蒸汽顶起而发明蒸汽机,我们却不能?

5.请大家欣赏一篇短文(教师口述《上帝的苹果》,提示学生认真倾听。)

6.欣赏了这则有趣而又耐人寻味的短文,再联系课文内容,你明白了什么?

7.齐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六.总结

1.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2.我们来回顾课文。首先,作者提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

观点,又用具体的事例对观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再次重申观点,让我们深刻地领会了作者的意图,感受到了科学精神的魅力。

 

七.作业

请大家看课后的“小练笔”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

明一个观点。

 

板书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细小的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司空见惯的  现象 —————————————————→ 真理

平常的                  不断探索 追根求源

 

 

 

 

第八课 粒粒粮食要爱惜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情感:
  1.对粮食有爱惜的感情。
行为:
  1.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
  2.爱护庄稼,不践踏。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惜粮食。
教具准备
  1.动画课件。
  2.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3.大米、白米饭实物。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好朋友,想不想见见他们?
  2.欢迎他们和大家见面。(三位同学戴水稻、麦子、玉米的头饰上)我们请这几位朋友给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

  水稻:我的名字叫水稻。小朋友们吃的白米饭是由我做成的。

麦子: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麦子,白白的馒头是用我做成的。
  玉米:我是胖胖的玉米,小朋友们一定都喜欢我吧!我愿和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一起。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三位朋友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粮食。
  板书:粮食
二、粮食来之不易
  1  粮食今天有许多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同时播放课文第一小节录音)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这是一碗普通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普通的米粒。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 下载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农民们要把稻子割下来,捆成捆儿,运到地头,再经过脱粒,碾去稻壳等许多的工序,才能加工成我们现在吃的大米。)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请玉米小姐说了,我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为了种出一粒粒的粮食,农民们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不怕劳累,洒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们所学的古诗《悯农》讲的那样,谁会背诵请举手。
  学生背诵古诗。
  播放录音:《锄禾》,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粮食来得不容易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板书:粮食与我们最亲密。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学生回答:粒粒粮食要爱惜(同时板书在黑板上)
  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出示图片<董必武让女儿捡起饭粒>
  (2)粮食听到同学们说要爱惜他们,非常高兴,还有话对同学们说,我们来听一听。播放课文第三小节录音
  你听到粮食是怎么说的呢?
  讲解: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板书:缺少粮食出问题
  出示书中35页图片:这一辆辆汽车上装着什么?要运到哪儿?
  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更加爱惜粮食)
  (3)最后,粮食还有几句话想让同学们牢牢记住。仔细听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出示一粒米与粮仓图,同时播放第四小节录音)
  粮食让我们牢记什么呢?
  师问:如果我们都来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跟老师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位同学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365粒米)
  如果我们全班45位同学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大米实物投影:约16425粒米)
  如果我们全国12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一年节约多少粒米?(多媒体显示《一粒米的话》)
  2.(投影出示一位小男孩吃包子时,把包子皮扔掉的情景)这位小弟弟做得对吗?你能给小弟弟讲讲该怎么做吗?
  3.(投影出示两位小学生在庄稼地里立起写有“请不要穿行”的木牌和另一些小学生正从庄稼地里并排走过的画面)这些同学中,哪些同学该受表扬?哪些同学该受批评?谈谈你的看法。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1)在学校吃早点,怎样做到不浪费,谁有好办法?请每位同学谈一谈。
  (2)在家中吃饭应该怎样做?
  (指导学生具体做到不在饭桌上撒饭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想吃的东西不能随意扔掉。)
  小结:爱惜粮食要从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在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做到了爱惜粮食?谁来夸一夸他们。
  (可以支援更多的贫困地区,献出一份爱心;此外,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小常识: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16日为“世界粮食日”。(贴横幅“1016日——世界粮食日”)让我们都来记住这一天。
  4.总结全课:同学们,“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最亲密,粮食来得不容易,缺少粮食出问题,积少成多了不起”,因此,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5.齐读儿歌。(见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文中句子含义,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3.理解文章中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1课,一起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看115页课文第二自然段。自己来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位置、举世闻名、组成、布局、众星拱月)

2、什么叫“众星拱月”?(出示课件)

   补充:圆明园占地458.9公顷,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

   师小结:这么大的面积,这些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3、作者写得这么好,咱们再来一起读读这一段。

4、师小结:这一段写的是圆明园的布局,也就是整个园的安排。从众星拱月就可以看出明代的建筑设计师是多么高明啊。从高处看圆明园,众星拱月很壮观。当我们从高处下来走进圆明园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更多惊喜。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再慢一些,一起去欣赏院内的建筑。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让我们师生合作共读第三自然段。(配乐,提醒学生看老师手势)

师: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2、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金碧辉煌告诉我们什么?玲珑剔透呢?

3、师小结:大小相间的建筑交相辉映,古代的劳动人民多了不起。

4、接着往下,我读的是什么样的“买卖街”?(热闹)有热闹就会有什么?(宁静的山乡村野)

5、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这里的买卖街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6、师总结。

7、同位再合作读一读2句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8、园中的这些景观,在园林建筑上还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回答,板书:仿造 想象 西洋)概括的真好,那你能举出来例子吗?(板书)

这些仿造和依据想象创造出来的建筑中你了解哪一个?可以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讲给大家听一听。

1)平湖秋月,最美时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静,皎洁的明月倒影在平静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

(2)“安澜园”在海宁,是座私人花园,传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游四次住在那儿,可见那里的景色迷人,所以让工匠们把它仿造在圆明园内。

(3)蓬莱瑶台:根据唐代大画家李思训在《仙山楼阁》中的画意而建造的。蓬莱瑶台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示图)

(4)在圆明园中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当时分布着40多个景区,有上百处景点。课文中没有介绍到的还有庐山的西峰秀色、南京瞻园的茹园、杭州汪氏园的小有天园等。

9、师小结。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园中的建筑千姿百态,殿内又收藏些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第四自然段。

1、学生回答交流,先秦时代距清朝将近4000年,殿内的收藏品从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到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的名人书画,还有各种奇珍异宝,说明了藏品时间长、跨度大、范围广、品种多。(欣赏课件)。

2、书上哪个词确切写出了这些历史文物的价值?(板书:最珍贵)。正是因为殿内的收藏既珍贵又丰富,所以圆明园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同学们,对圆明园这一评价从文化艺术方面,突出地写出了圆明园的价值。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最后一小节

2、哪句话不只写出了英法联军的罪行,也浸透着我们的耻辱?

3、圆明园被毁灭了,这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毁灭吗?仅仅只是失去了价值连城的珠宝吗?在熊熊大火燃烧之时,在抢砸搬运之时,它还损失了什么?

   4、看视频。

5、现在,让我们记住1860106日,就是从这儿以后,圆明园化为了灰烬。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留给你的是什么?请拿出笔把你此时的想法写在语文书116页圆明园废墟的插图旁边。

6、升华情感 

优秀成果展示

最新优秀成果展示

热评优秀成果展示

热门优秀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