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要求 作业周期 : 2017-11-092017-12-20

作业要求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请结合您所教学科及所学知识提交一篇论文,字数不低于300字,不超过2000字。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研修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曲海军    所属单位:开封市东郊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16 18:24:35    浏览数( 1 ) 【举报】

如何更好的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信息技术本身也对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近十几年的事,但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人们关于教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变革,随着计算机走进学校、家庭,教育也象经济一样走向“全球一体化”,我们必须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而现如今,数字化教室、数字化校园、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室,这些新名词已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以说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步入了快车道。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应当如何探索自己未来教育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已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大课题。下面,作为一名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计算机教师,仅就信息技术课程浅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以它为乐的人。兴趣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拉扎勒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从而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皮亚杰十分重视兴趣对智力的作用,他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学生“爱听”和有学习兴趣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学生有学习兴趣应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有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表现上,而且也表现在愉快的学习情绪上。一时有兴或偶尔爱好仅仅是兴趣的萌芽。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学生容易对计算机学科产生兴趣的萌芽,教师应以此为起点,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1.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恐惧感和陌生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化抽象为直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很多抽象的问题就迎然而解,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和敬畏心。

2.设置相关问题,激发兴趣。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EXCEL中的计算和自动填充功能时,我就设置了两个问题:期中考试结束了,你们能算出某同学的成绩吗?那你们能把班里面所有同学的成绩一下子全算出来吗?,等学生分别回答了不能后,我就说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种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地学习了公式计算、填充柄和自动填充几个知识点,并解决了问题,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3.利用社会热点,激发兴趣。

 根据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一些老幼皆知的历史典故,利用计算机来再现这些热点问题或历史典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时,我就根据恐怖活动和进军阿富汗等社会热点问题,在幻灯片中再现了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美方收集证据,——军事打击阿富汗等一系列事件,并在最后以一首反对恐怖和战争、呼唤和平友善的小诗结束了幻灯片。这样学生就饶有兴趣地学习了预设动画、自定义动画、动画的展现方式和时间等知识点,同时还完成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相互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有许多专业的概念和基本技能是比较生硬和枯燥的,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这些知识又是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这就要求老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较好的调控了课堂,同时完成了对学科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再认识,逐步地培养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利用获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创新的综合信息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目标。

二、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只有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创新。

1.给学习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学时,不一定全是老师做示范,每次新授前,教师可询问是否有人已经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上台展示其所掌握的知识,这样不再囿于老师设定的范围,打破常规,更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

2.鼓励大胆创新。学生练习时,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相互讨论,只要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可另辟蹊径,这样活学活用,可提高对计算机的认知。

3.互动性活动。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以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时,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的唯一标准的理解。因此,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另外的一面。互动性活动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他们的认知,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信息技术教育也要注意此种方法。

三、统筹安排,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体现在教学结构的精心设计上,教学结构的作用在于把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材的知识结构巧妙地结和成有机的统一体。教学结构与教学过程的完善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而教学的选择是教学效率高低的得要关键。教无定式,重在有法。选择教学方法的唯一原则是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学科教学有其独特之处,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教学框架,精心设计计算机学科教学特点的教学结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开放设置,只有了解任务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设计和编排开放式的“任务”,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1、  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

2、  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

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3、  创设教学情境的任务设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感兴趣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因此,教学设计的“任务”不应拘限于教材,应当切合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开放式的,能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4、  激发学生求和欲的任务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生理上处于悱愤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而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5、  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任务设计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就不同学科而言,提倡和追求彼此关联,相互补充,重视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表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如:学习画图程序可结合语文课文,设计绘制课文插图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用Excel图表分析研究数学问题的任务,是综合分析能力的运用;用PowerPoint完成一个项目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多学科中。设计与其他课程相整合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19 21:45:12

附件

  • 如何更好的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docx 下载 预览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