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11-082017-12-20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反思和总结,不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提交的校本研修成果内容雷同,建议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到编辑框内。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左淑凤    所属单位:开封市第十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15 09:14:57    浏览数( 0 ) 【举报】

【校本研修成果】—左淑凤/初中生物坊/市直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曾经神秘莫测的信息技术已悄然进入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可将微观世界和宏观现象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信息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工具,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开拓了崭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前景。

I.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反思

(1)创景导学

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创设当前学习主题目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人学习情境。例如,在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这一单元的教学引言中,笔者安排展现植物生命活动现象的视频;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向日葵朝气勃地迎着太阳转动,梧桐树叶随着秋风一片片飘落⋯⋯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激起了他们的求知的欲望,然后再顺势提出问题,进入新知探究。

(2)实践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在生物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3)建立信息库

现我县采用的北师大版生物教材,图文并茂,和旧教材相比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教材中所列举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研究的对象有神秘感。因此,建立与教学内容有联系、有针对性的信息库,有利于引导学生“求知”的发展。例如在第一单元第2章探索生命“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关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可以收集贾思勰、李时珍、罗伯特·虎克、施莱登、施旺、达尔文、孟德尔、艾弗里、沃森、克里克等科学家的照片,通过信息技术,以照片为超级链接,链接有关的资料与科学成就。在教学时即可按照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跳转,又可利用全图的信息检索功能,把发散的思维聚焦于某一点。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反思

(1)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注重与学科的整合整合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媒体的工具性功能,使其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特别是公开课,简直就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天下,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管多媒体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结果事与愿违。所以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就生物学科而言要求界面制作要自然,切不可花、艳、乱,要适时,适度,不可频繁使用。同时要根据课型来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新课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主要是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生命活动过程,突出重、难点。复习课中可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加教学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展示知识体系与结构网络。再则要做到授课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要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当用则用,不可滥用。

(2)不迷信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当作提高教学效果的法宝,依赖与迷信信息技术,如果我们过于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将抛弃一些至今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矛盾,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其优越的一面,所以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而是应当各取其长,有机结合。笔者在教学中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将板书的内容用计算机投影来代

替。板书时间是节省了,却带来新的问题。笔者发现在该记笔记的时候大多学生都不记了,问其原因,方知板书内容用计算机投影的方式展现时速度太快,学生一边听课一边作笔记无法完成。所以这样做看似节省了时间,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也就事与愿违了。后来笔者就教学中出现的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作为传统教学象征的黑板和粉笔,在某些地方是现代信息技术无法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可以随写随看,重现力强,灵活性大,能很好地控制教学节奏。而用计算机替代板书,要展现的内容是事先准备完成的,对在教学过程中突然而至的教学灵感无法展现,而这突然而至的灵感往往是精彩之处。反而让本该“随机应变”的生动课堂为了顺应事先设计的课件、板书而沿着套路进行。所以在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是辅助的工具,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它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统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