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发布者:黄秀芳    所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2017-11-08    浏览数( -) 【举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教育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动有趣的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世界中相关的教育主题与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大有裨益。在品社课堂教学中,只有将生活和品德教育联系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论述品社生活化的定义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知道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合理地设计生活情境,将理论化的知识内容,通过语言、动作、情感等生活方式讲述出来,让知识回归生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明白生活处处有道理,真正地实现了品德教育的意义。

二、品社课堂生活化的具体实施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学以致用,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以下介绍几种生活化的实施方式。

(一)教学目标设立生活化

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要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先确立好科学的教学目标。科学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必须是在宏观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设计,才能让教师心中有设立品德教学活动的指南,让我们的教学有方向。

《钱该怎样花》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它是学生学习了第一课《家庭小账本》之后,对学生进行合理消费的指导,为后面两课《购物场所我知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做好准备。本课围绕“钱该怎样花”这一主题,安排了三个小栏目:“我想要与我能要”、“我的花钱计划”、“浪费与节约”,让学生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学会正确花钱。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以实际生活为前提,设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家庭责任感,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能力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有计划、合理地花钱,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每个人所有的需求都一定能得到满足,有时必须要有所放弃。

教学重难点:都让学生了解花钱应该要有计划,支出要合理,初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教学内容把握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体成员,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符合思想教育发展需要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怎样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铺垫教学导入环节?要利用那些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强化、巩固知识点?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教学,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促使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

(三)教学组织方式生活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多种活动中、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生活化的体验活动。

活动(一)表演体验,学会克制

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设计教学活动。如设置情景:商场里,妈妈正在给明明挑运动鞋。明明说:“我想要这双运动鞋,邻居家王亮就有一双。”妈妈说:“这双鞋子比较贵,要160元呢,那双便宜些,样子也听好看的。”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孩和家长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钱应该怎样花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克制自己的一些欲望,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活动(二)制定计划,学会支配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使品德教育落在实处。我把学生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我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同桌共同设计春游前如何支配20元零花钱的购物计划,使学生知道如何合理地支配有限的钱财。

活动(三)回归生活,化为行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针对课本上的花钱方式,再现生活场景,小组合作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分享交流对合理消费的认识,让他们在交流中加深感悟,把正确的消费观带到生活中。

三、作业设计生活化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建立起课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桥梁,在生活化的探究活动中印证课本知识,学会理解和应用知识。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作业:零花钱该怎样花,请对自己的零花钱做合理支配,并做好消费记录,两周过后我们班对零花钱的支配讨论交流,在班上展示考虑周全的消费记录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向生活扩展,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对学会花钱这一认识的内化。

总之,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超越、发展、创造和自我更新。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认识生活、丰富生活、表现生活、学会生活”这一切入点进行教学,使小学品社课堂生活化,进而提升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