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发布者:黄晓瑜    所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发布时间:2017-11-22    浏览数( -) 【举报】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古诗词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但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语文课程标准》为古诗词教学设置了分阶段、渐进性的学段目标,指出了不同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要有差异性。《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如何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美的意蕴和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境界的想象与向往,感悟到语言的优美与奥妙,这是古诗词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倡导诵读,品味语言

古诗语言是非常优美精炼的,它经过了诗人反复推敲锤炼,有鲜明的节奏感,平仄押韵,琅琅上口,可以把它当作一首乐曲来看待,这就是古诗所独特的音乐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三个学段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最基础、最主要的方法。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对朗读的要求要清晰明确,而且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从“读准确”到“读好停顿”到“读出韵味”。学生的朗读由浅入深,渐渐地读到诗的字里行间,读到了古诗的“画面感”,读到了诗里的“别情、友情”的情感。这种“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词的语言,在诵读中感悟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二、引导想象,入境感悟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要想在诵读中发掘古诗的蕴含,就要引导学生想象。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古诗是高度概括的艺术,距离现代年代久远,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单一,因此教学古诗词时,要从多层面、多角度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与思维的迁移,由此及彼。要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试着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去设身处地地想作者所想,丰富诗歌的内容,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古诗句的意思,更透彻感悟古诗的意境。如孟郊的《游子吟》描绘母亲疼爱儿子,临行前给儿子密密麻麻地缝补衣服的情景。教学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母亲疼爱自己的表现,然后再联想一下自己有没有感谢和报答母亲恩情的想法。如果能引导学生这样学习古诗,这首诗就不仅是一首简单的古诗,而是成了一首启迪和连接古今母子深情的、教育学生感恩和报答母亲恩情的好教材。

三、多元教学,熏陶情感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的最好理解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通过个性化的、有感情的诵读,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气氛,才能体会到诗的真味。《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关注各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差异性,运用多元教学,通过配音乐、赏图片、想画面、放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去体会诗中的诗情画意。就像杨再隋在《语文教育视野》中所说:“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注意到中年级学生的的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可以采用“配乐读诗”、“唱诗”、“吟诗”、“舞诗”等生动活泼的诵读形式。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唱曲《阳关三叠》是由《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谱写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唱《阳关三叠》,让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进入角色,进入意境与古人同呼吸,共悲喜,真正与诗人产生共鸣。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情等表演将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演绎出来,使学生真正受到作品中思想与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如教学《赠汪伦》时,可以把课堂分为“朗读区、表演区、吟唱区、画画区”,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主动探究、团结合作、释放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展示智慧和情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课上兴趣倍增,情感激荡,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让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由此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更促进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

四、拓展阅读,促进积累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写作的秘决。《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第二学段要背诵积累优秀诗文50篇。”“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强调了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个人的语言修养。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教材。夏丏尊先生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感。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可见积累古诗的重要性。课上每学好一首诗,就带出同一类的诗,是积累古诗的一种方法。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时,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就出示了王维的另一首《杂诗》,以及现代诗人李叔同的《送别》,进行比较异同。让学生明白,同样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选不同的内容来写。再如学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让学生了解其他思乡的诗。由一首诗带出一串诗,这样的拓展阅读,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丰富诗人的形象,丰满教学内容,以达到主题凝聚、资源整合,拓展积累的作用推波助澜地让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古诗意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五、动手写作,学以致用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古诗同样也能利用来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学段中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根据中年级孩子善于想象的年龄特征,学完古诗,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将古诗改写为一个故事,要求与原诗的基本内容不变。并根据自己所想,配以插图。文艺理论家曾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孩子们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再次领悟古诗意境的同时,思维空间得以拓展,语文读写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如在教学古诗词《渔歌子》时,学生反复诵读古诗,理解大意后,让学生闭上眼睛,配上音乐,教师动情范读,学生们边听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们根据诗的内容,听后大胆发挥想象,“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又一座的青山,山前有一群白鹭在展翅高飞。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岸边一片桃树林的花盛开了,有的含苞欲放,像羞答答的小姑娘,有的像绽开笑脸的花仙子。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碧波粼粼中,肥美的鳜鱼在游动着。……”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啊,教师立即要求学生再入情入景的朗读,课后展开想象把这首词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改写成一篇文章。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甚至,我们可以运用一些精美的图片,让学生给图片配上平时积累的古诗句,还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将刚学到的古诗句运用到写作中去,这不仅巩固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还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古诗词教学应结合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大语文观念的指导下,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巧妙地加以引导,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运用多种手段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增进语言积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件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