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0-192017-11-30

作业要求 :

作业题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要求:

1 )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4)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5)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6)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教学设计文稿。(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曹静芳    所属单位:营丘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0-26 10:32:54    浏览数( 36 ) 【举报】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三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鲁教版初中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作者在次北固山下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后发出“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通过海上优美的景色,运用大雁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三、课程分析: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本文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领悟诗歌的主题,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1、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2、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3、能解释本诗语言上的特点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1、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2、能在体会本诗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能感受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2、能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

五、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方法。教室配备有电脑白板和投影仪,可以播放 ppt 、音频,视频等一系列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古代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游走在外的人难得才能回一次家,于是,思乡便成了旅人们的一大特色。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诗人王湾,年轻的时候想去外面闯荡世界,寻找梦想;当他人到中年,开始厌倦漂泊生活的时候,他就想回家了。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让他名垂千古的《次北固山下》,以寄托他的乡思。

(二)作者简介和题解。(PPT展示作者图片及文字信息)

(三)朗读明义。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由朗读,学生代表范读。

2、教师听配乐范读课文,纠正个别字词的误读。(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

3、教师作划分节奏的指导,全班齐读课文并且尝试背诵古诗。(PPT展示

/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教师小结,指导朗读要求:①节奏停顿②轻重缓急③抑扬顿挫④感情充沛。

5、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将意思补充完整。(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PPT投影: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四)诗句研析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

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

3、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铺垫。

4、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残冬腊月

5、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五)感悟诗情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2、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3、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重点引导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从炼意着眼,把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字和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六)主题归纳。

诗人借景抒情,细致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乡愁乡思,也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七)拓展延伸。

1、余光中的《乡愁》。(PPT展示文字信息)

(八)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

 2、请你代替作者写一封家书以表达其思乡之情。

教学照片:

   

        

七、教学评价方案:背诵并且默写。

八、教学反思:1、 内容上,“意象”这个概念我简单提出,没有做深刻分析,我只讲“人们强加赋予了事物特殊的含义和情感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意愿”,并且举例来说明了这个概念,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玫瑰被人们赋予爱情的象征。相信学生们对“意象”有了初步的认识。2、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也可不讲,大部分学生对唐诗的这个结构划分的认识是可以的,极少数同学对颔联和颈联爱是容易混淆。3、次序上,我先带领学生分析写景的部分,再通过部分关键词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在提问哪一句“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时,学生可迅速捕捉到。4、词语上,对重点词语,如“风正一帆悬”中的“一帆悬”的解读不够,没有在特定的景中渲染出特定的情。但是对这一句极其工整地对偶句式做了下分析,词性的对仗等。

总得来说,这节课难度不是很大,也基本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还需要多联系继续提高。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对课内古诗词进行精讲。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9 10:52:25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