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小学语文9班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2-27 2018-03-20

所属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1. 研修作业要求:
  2. 在网络环境中,我们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语文教学才能实现知识型、智慧型、教育型目标的完美整合,使教学目标更加开放,学习方法更加丰富,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理解能力更加透彻,才会使抽象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可是我们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在设计、实施、评价、反思全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留下很多遗憾,请您就自己所说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的得与失做一个小结分享。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面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3.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2018年2月20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刘顺宏

小学语文9班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王敏    所属单位:浉河区三小春华分校    提交时间: 2018-02-08 20:31:05    浏览数( 15 ) 【举报】

                                  小学语文9班研修作业

                                           王敏

 

一、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视听效果好、交互能力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更是显出了它的优越性:

1、激发了学生主动探讨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过去、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丰富的情景。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田忌赛马》一课时,通过形象的课件,学生看到了齐威王与田忌赛马的场景图,听到了伴随着古典的琵琶音乐,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这句话的含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意义

协作式学习是一种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的一种教学策略。协作式学习最能体现是网络特性的交互性,它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对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化,较好的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它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充分发挥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让语文教学脱离才传统的授课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用信息技术整合后的课文课程,能有效的体现出协作学习的优势,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3、活跃思维,启发想象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与一些课文作者所处的背景年代久远,学生很难体会其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所涉及的事情有些也是学生无从耳闻的,这时可以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而且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开拓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古诗教学中,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很难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为了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我先让学生找出诗句中难理解的词“瑟瑟”和“可怜”,然后演示课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欣赏大自然从黄昏到晚上的美景,欣赏夕阳照射下江上半红半绿的景色,领会深秋夜晚实在非常可爱,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瑟”实则是“绿”的意思,“可怜”则是“可爱”的意思。在动听乐曲配音中听诗歌朗读,观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和分析力。

二、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形象表达了在传统教学中不能表达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相应提高教学质量。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脱离目标,哗众取宠

    因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为了投其所好,往往会片面的追求花哨,舍不得割爱,认为课件越多越好,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中思维空间少。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板书。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许多老师将板书设计进了课件中,板上不写一个字。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课件中不能及时表现出来,教师只能通过板书方式来讲解。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所有。

4、生搬硬套课件,缺乏个性教学。

    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教学课件,绝大部分无法使用。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更新较快,教学内容变化大,课件中的素材和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吻合;二是制作者和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出入较大,缺少个性特点。如果生搬硬套,则达不到教学目的。

总之,多媒体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不仅延伸了学生的眼、耳,甚至延伸了学生的脑。我们既要发挥优势,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服务于我们的学生;也要避免因注重形式,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把握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真正发挥多媒体手段的实际效用。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