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以课文为蓝本,力克习作之难

发布者:柯玉英     发布时间:2017-11-26 浏览数( 0) 【举报】

 

       摘要:在学生和老师的眼里,习作是大事,也是难事。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教师的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课文为蓝本,引导学生东施效颦,力克习作之难。

关键词:课文 力克 习作之难

在学生和老师的眼里,习作是大事,也是难事。谈到习作,学生普遍的感受是“老鼠啃西瓜——不知从何下嘴”, 许多教师虽然采用一些方法,但总是事倍功半。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使教师的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千挑万选、文章兼美的,其中不乏大家之作。我们只要用心,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写作技巧。那么,我们教师如何以课文为蓝本,引导学生东施效颦,从他人之法中破茧而出,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写出自己的华彩之章,力克习作之难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画龙点睛巧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文章更加精彩传神。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给自己的习作拟题呢?

1、巧用修辞。习作标题中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描写更为生动,语言更有文采。许多课文的题目也是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来拟定的。给习作拟题时要是能用上修辞手法,也可以让自己的习作标题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使人眼前一亮。如课题《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到底飞船上的特殊乘客会是谁呢?随之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2、有的课题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让别人一目了然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课题《爬天都峰》,文题就概括了故事的中心事件:小作者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了天都峰。这样的题目最适合初学写作文的孩子为写事件的习作拟题。

3、有的课题可以体现文章的线索。如:《孔子拜师》是以孔子拜师为线索的。

文章拟题的技巧还有很多,很多优秀的习作题目都是仿写出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课文标题入手,教给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来为文章起一个好的题目。

二、千变万化显多姿

如果每朵花都是相同的,那么花园里必是单调的;如果每个人都是雷同的,那么世界必是无聊的,如果每句话都是一样的,那么语言必定是苍白的!

三年级上册《花钟》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拟人修辞方法描写各种花开放时的形态特点,并且运用不同的词语、句式来描写花开,生动有趣,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品读,明白了作者灵活运用不同句式表达意思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这种句式富有变化,避免了表达上的单调、重复;又具体、生动,还可以让读者知道这种花的一个特点,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各种花的千姿百态。而后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练笔进行拓展练习:森林联欢会就要开始啦,动物们陆续进了会场:百灵来啦,花喜鹊来啦,孔雀王子来啦,小兔子来啦,小鹿姐姐来啦,熊伯伯来啦,老虎大叔也来啦……让学生学习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来啦”,通过改写童话的开头,使它的语言如百花盛开,丰富多彩!

三、添枝加叶文丰茂

有些课文,如能在细微处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充实其血肉,增长其精神,就能成美文。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在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出示葡萄的图片和句子: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    )像(     ),摇啊摇啊,摇出了(    )。让学生看图练说,给学生一把拐杖,降低了说的难度。然后再给出草地、柿子、向日葵、红枣的图片,让学生看图仿写。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也抒发一下他们自己对秋天的感觉。写好后,再让他们美美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再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 教到这里时,教师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做了知识的铺垫。在充分的朗读之后,教师问:“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就只变成这些吗?”从书中省略号引导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想象,完成拓展练笔“他的牙齿,变成了(   )的(   );他的筋脉,变成了(   )的(   );他的(   ),变成了(   )的(   )……”同学们说得很生动。教师的这一设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及时进行训练,及时积累了句子。

四、闻其声如见其人

我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人物语言在人物刻画时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人物语言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表达,所以,教学时必须对人物对话进行渗透性的训练。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对话呢?

1、学会不同的“说”法

很多学生在习作中描写人物对话时,总是“一说到底”,从头到尾用的都是一个“说”字。这样的写法不能准确地表示出说话的不同。人与人说话的方式很多,所以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很多表示“说”的词语:喊、吼、问、答、劝、讲、道、告诉等。这么多表示“说”的词语,该怎么使用呢?首先要搞清楚说话的人是谁?这句话是对谁说的?说了些什么话?是在怎样的一种心情下说的?再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来选择恰当的词语。如:《灰雀》列宁问:“会飞回来?”这里的“问”表示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对男孩的话的怀疑。教学时,引导学生把“问”改成“说”,通过对比品读,得出这样行不通的结论。

2、对话符合人物特点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所以对话要符合说话者的性格特点。人与人性格不同,所以说话时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性情急躁的人说话快,性格温柔的人说话声音轻,个性豪爽的人说话声音大……《“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在“个个敛声屏气”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教学时教师通过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增添语气表情等描写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人物说话的内容相同,但运用了不同的语气、动作和神态,也能够表示出不同的意思。事情紧急时说话快,内心犹豫时说话慢;生气发火时声音高,谨慎小心时声音低;心情愉快是“高兴地说”,心情悲伤是“难过地说”;心情恼怒是“生气地说”心情惊恐是“害怕地说” ……再配合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往往就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来。如《灰雀》一文中写道: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联系上文,可以得知:小男孩看到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发现灰雀不见了,那种婉惜、担心,他此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此才再三强调灰雀没有死。

但是,课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动作和神态等并没有体现出来,这就给教师上课时留下了补白的好时机。如《灰雀》一文中写道: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言为心声,此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从省略号揣摩男孩此时的内心,并试着在提示语中增添一词,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就马上得出:男孩此时是吞吞吐吐地说、结结巴巴地说、害怕地说、低着头小声地说……而列宁是“叹了口气说、担心地说”这样通过对话训练,学生就“能说会道”了。

可见,运用恰当的对话描写,能使习作有声有色,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能更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五、咬文嚼词字闪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犹如浩瀚的大海,语言就如同无边无际的海水,每一朵浪花都能折射七彩阳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准确使用词语,捕捉那最美的一缕阳光。

如《盘古开天地》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抓住“抡起”与“拿起”、“猛劈和猛砍”这两组词的对比,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三个近义词,教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发现这个现象,并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了训练。让学生明白:字词的推敲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熏陶的过程,习作前,要缜密思考;习作时,要一丝不苟;习作后,还要斟字酌句,反复推敲。时间长了,学生的语感好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六、灵活多变仿中创

名篇佳作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其精炼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境界,还在于这些作品往往在表达方式和结构方法上具有独到之处,优秀作品的表达方式和结构方法也是可以仿写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经典语段及写作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摹仿。

如《桂林山水》第二自段段的表达方式十分经典,其中包含着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对此段可进行仿写小练笔。指导时可让学生先读一读,再说一说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个自段段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接着根据学生的发现及年龄特征,先给出一些梯度性的练习,如“天是那样冷,冷得(     )”、“教室里是那样安静,静得(     )”等,然后进入自由畅写,“天是那样蓝,蓝得仿佛被画家用颜料涂上去似的”、“棉花是那样白,犹如天上的仙子把一朵朵白云抛撒向人间”等语句淋漓酣畅地流泻于学生的笔尖。

如仿照《爬山虎的脚》的结构写某种植物,仿照《颐和园》的叙述方式写参观、游记等等。再如《翠鸟》的第二自然段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一片段,作者是围绕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通过头上、背上、腹部三方面具体来描写,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指导学生明白写作方法之后,设计练习如“照样子,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等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以后习作中遇到类似片段的描写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只要能让学生经常仿写课文中的优秀句段或篇章,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学生的习作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七、凤头豹尾扣主题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鉴课文掌握巧妙开头和结尾的方法。课文中会经常出现这些开头方式:环境渲染式、开门见山式、倒叙式、总起式等。结尾的方式有:总结式、点题式、首尾呼应式、抒情式、含蓄式等。只要平时多留心,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1、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精美,引入入胜。《爬天都峰》开门见山式的开头: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题目中重点的字词“爬天都峰”,在开头段中出现,不仅紧扣主题,还提示读者接下来写什么: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天都峰高不高?一路上有什么见闻?引出下文。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开头: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即富饶,这叫释义扣题)。提示写什么: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风景如何优美?有哪些物产?怎么可爱?引出下文。

2、结尾要像豹尾有平衡感,既简洁,一句话点题,铿锵有力。要照应开头,并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如《颐和园》开头: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结尾照应开头,写出了感受: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掌握了以上的技巧,学生的习作就八九不离十了。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写“我的课余生活”,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借鉴这样的方式进行习作。学生在教师的点拔引领下,写下了这样的开头:“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但我最喜欢的是看课外书。”结尾:“课外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开拓了我的视野,我爱看课外书。”

    以上几点仅是抛砖引玉,语文课文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没时间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只要选择最突出的一点、或者学生最容易学到的一点来指导,并作适当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习作的技巧,这样一举两得,学以致用,何乐不为?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