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展示 > 正文

高中综合坊优秀成果展示1

  发布者:张涛    发布时间:2018-02-07    浏览数( -) 【举报】

研修作业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交者:学员刘利飞    所属单位:商丘市第三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28 17:51:29    浏览数(96)

探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如何进行学科的整合呢?我认为,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二、怎样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传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即在教学系统中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为三个构成要素,形成有机整体,通过教师讲授、板书以及教育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种理论产生的教学结构中,信息技术只能作为辅助工具,而不能成为结构中的要素。作为辅助工具的信息技术,无论其如何先进,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惊人优势。为此,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应结合

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重新定位教学过程中要素的关系。

1.教师的作用

为了使信息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基本要素的关系即教师、学生、教材和信息技术的关系,也就是要求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

观念和思想,教师的作用也从教学变为导学,从单纯传递知识转变为设计教学为主,从训导者转变为启发者、帮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角色的转换并没有

减弱反而加强了教师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挑选、组合教学软件,合理地安排教学

活动进程,作好完整的教学计划,使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人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

2.学生地位的转变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相应的反应也大不一样,但在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即时反馈、个性指导、直观显示等潜在特性的宗旨是相同的。从而保证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

3.教学内容的组织

在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教材内容的学习,对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不够重视,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增加“学会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内

容,让学生学会有策略地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为此类信息的存在提供了平台。

4.媒体变辅助教学为教学主体

在以往的媒体教学中,注重的是用媒体演示辅助教师讲课。讲课过程始终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潜在的巨大能量使之能满足教学中许多需求。比如教学内容的承载、课程的快速生成、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反馈,自动测试等。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就要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才能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二年级语文教材《四季的脚步》一课教学,作者主要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及特征,把一年四季的悄然变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有关四季变化的课件。在课前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你们知道四季是什么样子的吗?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个季节?”问题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教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看看四季的变化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各个季节的神奇变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足以说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常言道:“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就是要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知识量和恰当的信息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提高他们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能再观其特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一个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制作可爱的、漂亮的、有声有色的课件吸引学生。通过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全方位的感受,使抽象变得具体、静态变成动态,虚幻变成真实、想象变成可能,既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空间,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面对缤纷的世界,面对海量的知识,面对复杂的场景,成为老师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示无疑是最好的办法,通过网络搜索无疑是最快捷的做法。

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实践证明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但同时也反映了我们众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存在的多个误区,通过总结,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 辅助性愿则

  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用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违背了国情。对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法中的合理有效的东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

  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为例,有的教师设计制作课件,其目的就是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课件,觉得课件设计的长度越长越好,其实,课件的设计是不能代替教师上课的,课件只起辅导教学的功能,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所作的点拨、引导、方法指导、分析讲解等都是课件无法预先设计的。

 2 .适宜原则

适宜就是合适和相宜。所谓合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落脚点;所谓相宜,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找到切入点。

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一整堂课都在摆弄设备,好像是很热闹,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和参与;有的教师全不以为然,一整堂课都不用,手捧传统不放。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是片面的。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呢?这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来加以考虑。例如需要提高同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尤其是对低年龄阶段的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提高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再以直观形象代替形象思维就是不适宜的;在想办法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缺陷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教师的朗诵,因普通话不过关,比不上专业人员时,我们可以用录音;教师的板书因书法不够美观,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当形象思维发生偏差时,我们可以用影像来纠正;当教师和学生因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用常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当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限制,无法想象课文

3.  效益性原则

我们设计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就是在单位时间里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考虑这一点,我们的设计就会出现偏差。例如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只考虑了如何的精美,在细节上不惜工本,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编制者大量宝贵时间。有的课件求大求全,完全不考虑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的容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让课件变得简约、实用,既是教学的需求,也是减轻教师的劳动,获得最佳效益的需要。

四、小结

新课改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很自然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然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采用合理应用的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设计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和合理应用多媒体课件,使信息技术时代的课堂教学达到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最高境界。

老师评语

作业观点明确,调理清晰,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深刻的见解。


优秀成果展示

最新优秀成果展示

热评优秀成果展示

热门优秀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