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高效课堂下的小学美术教学

  发布者:李丽    所属单位:第十小学    发布时间:2017-12-20    浏览数( -) 【举报】

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实施,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效课堂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作为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美术课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增强其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呢?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巧妙引导
夫之说:“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者导之以顺。”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顺应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加以引导,使之乐学,而不能一味强迫学生勤勉刻苦。教师的工作是育人,教育的全部价值都归结在学生身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让每一个孩子自由发展他们的个性,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当学生平等的面对一个教师的时候他完全是放松的、自由的、完全真实的自己,不用担心失败、斥责。教师所做的是在方向上加以引导,教学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学困生”甚至问题学生,老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在美术教学中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真正的爱上学习、得到美育的熏陶。
二、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进行自主探究
观察是有目的、有组织进行的感悟视觉活动,观察是研究和创新的前提。在一年级的《瓜果飘香》一课中,我让学生先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学生踊跃参与绘画活动,当然,板画效果各不相同。当画完以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了解外形、色彩以及味道,并且对比将西瓜与草莓比一比,香蕉与葡萄比一比,学生通过观察与学习,总结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这样做学生的印象当然深刻。现在让学生第二次板画学生与踊跃参与,然后比较板画作品的不同,讲讲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不同水果的形状和色彩。在技能训练中,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先尝试绘画、后引导学习,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把学生推倒主体地位,在尝试中领悟观察方法、绘画方法或涂色方法。在观察中讨论画法和色彩以及不同水果大小的比例关系,然后放手让学生画画,教师不示范,使学生在尝试中感受不同水果的外形变化,了解他们的色彩差异。学生在练习后教是再针对不足进行讲解示范,这样做到了先放后教,放的过程就是学生“试”和探究的过程。制作《鼓儿响咚咚》的作品时,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学生能制作出鼓体,但是蒙鼓面是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后教是引导学生让他们探究出了好几种蒙鼓面的方法,值得大家交流学习。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总之,在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发现中体验和学习。
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美术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小学生形象思维好,若能力用实际操作的方法引导进行探究,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过动手操作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动手操做的同时,给与学生制作好地作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破坏”,再“破坏”中了解各部分部件的组合次序,逆向思维推倒来确立步骤,现观察欣赏,拆散后归纳制作方法,然后学生在动手制作,在制作的同时、拆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破坏---感知---发现---创变的流程,从潜意识中培养学生探究方法的雏形。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教学中采用的“破坏”法正是教师给与小组织做好的最贫让学生自己破坏,在“破坏”中探究制作方法。这样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开放的探究性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发现的活动平台。学生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全体投入学习活动,发现了不同的折纸方法、粘贴方法、绘画方法和各种部件的组合方法,他们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从一件范作出发互相交流讲述本组探究到的方法,独立思考互相学习,研究出多样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在集体交流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之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讲述。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团结合作。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尝试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小组比赛,合作竞争。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小群体,将每个成员的利益拧在一起,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这里学生的成功就是和竞赛中逐渐形成的学习能力共同形成的;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也会较大程度的引发学生兴趣,如:欣赏导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其进行欣赏、评价,获得感性的认识,由此导入新课,有利于新知识的吸收;猜谜导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用谜语导入新课,学生对此有一种挑战感,能够集中注意力上好新课;在娱乐中学习,体验成功,在手工制作课时,让他们利用作品进行小品表演,融创作于娱乐,在娱乐中学习,找出不足加以提高;有效利用多媒体,以信息化的教学贴近信息社会的学生,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具象,变难为易。使学生接受得轻松,学得快乐。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美术教学中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地创新,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可以千方百计把美术课的授课内容转化为可看、可听、可学的材料,由易到难、由远到近、由抽象到直观,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美术,更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利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段进行美术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拓展了美术课堂学习的空间,实现了最优化的课堂教学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