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展示 作业周期 : 2018-01-032018-03-05

作业要求 :

      结合所学课程内容,选取一堂课进行教研活动设计,并通过学科年级组设计实施一次主题活动,活动后根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并反思教学心得,最终提交一篇实践研修成果。


要求:

1. 字数要求在400字以上;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将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不要提交带网页格式的文档;

4. 如在实施过程中有照片记录,可上传插入文档内;

5.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截止日期:201831日 )。

发布者 :教务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展示

提交者:学员黄成裔    所属单位:第十四小学    提交时间: 2018-02-05 17:13:37    浏览数( 3 ) 【举报】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海风井小学   黄成裔

【教材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由3个活动组成:一是区分生食和熟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明白有些食物可以生吃,有些食物必须煮熟了吃。二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对生食与熟食进行静态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三是观察猪肉到熟猪肉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各活动之间有着一定的递进逻辑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生熟食物已经具备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这一知识点并不陌生,但对食物为什么要生吃和熟吃的原因并不是很了解。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对物体进行静态观察与描述的能力,但对物体的动态观察及对细微变化的描述能力仍需要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食物的营养为主线的课,以“观察”作为教学方法的课。从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来看,本课属于从静态观察向动态观察的发展。如何突破动态观察并描述这个难点?在材料的选用上我做了一些改变,用猪肉代替鸡肉。因为猪肉生与熟的变化很明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生的食物变到熟的食物有更为丰富的认识,学生在描述“过程”时更加清晰。

【教学目标】

一、 科学知识目标

1、 知道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 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二、 过程与方法

1、 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2、 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真细致地完成生与熟的食物比较活动。

2、 培养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怎么吃更有营养更健康。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准确的文字或语言描述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1、 学生:每组一份生、熟马铃薯、一把小刀、生猪肉两小块、1个一次性杯子、蜡烛打火机,勺子一个,酒精灯,三脚架,实验记录单。

2、 教师:一份生、熟马铃薯、生猪腿肉两小块、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未剥皮的荸荠,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生:“葡曲”

师:这是荸荠(bí qi),又名马蹄,这马蹄能吃吗?

这马蹄是生的还是熟的?

你是怎么判断的?

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眼睛去观察,去判断的。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什么去观察?(用眼睛看颜色、形状;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提前了解观察方法。)

这马蹄能生吃?

还有其他吃法吗?(煮熟了吃)

马蹄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煮熟了吃,哪一种吃法更有营养,更健康呢?

生吃好,还是熟吃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我们的新的内容

(板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的注意事项,学生思考食物怎么吃更有营养。)

新课讲解: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师生交流

1)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 :这是什么?

2)老师手中的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哪个熟,你可以用那些感官对他们进行观察?

2、不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方法进行判断。

看来判断的方法真的有很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通过各种感官仔细观察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究竟有哪些不同?

3、实验

1) 提醒实验注意事项:

做实验时需要注意事项

1、充分利用你们的感官去观察,比如通过看、闻、摸等方法。

2、使用小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3、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边观察边记录。

4、实验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请记录员继续填写记录单,其他的同学快速整理桌上的材料并放到桌子中间!

2) 学生实验

各小组用老师提供的工具进行细致地观察。开始吧!

3) 巡视指导。

4) 交流实验结果

刚才大家那么认真,肯定有很大的收获!哪一组先愿意把你们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其他组有补充吗?

4、小结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那么多不同点,看来马铃薯由生变熟之后在颜色、气味、水分、软硬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经过你们的观察比较后,想一想:马铃薯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为什么?

熟的食物一般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同时生的食物常常带有许多细菌、寄生虫卵,会危害人体健康。

三、观察比较生熟肉的变化过程

1、师生交流

1)食物的生熟变化不仅在植物类食物蔬菜中存在,在动物类食物中也非常明显。(出示猪肉)同学们吃过烧烤嘛?

2)你们知道生、熟的猪肉有什么不同?猪肉由生到熟的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吗?老师给你两块生猪肉、一把勺子、一只酒精灯,你要怎么做这个实验?

学情预测:像研究土豆一样,先看看生猪肉有什么特别,然后再烤熟了看看烤熟之后有什么变化。

2、观察生猪肉,推测猪肉烤熟的样子

1)(出示实验记录单)老师给你们补充一点,可以让实验变得更完整,在烤熟猪肉之前,我们可以先来预测一下猪肉烤熟后的样子。

2)小组可以分工合作,一位同学烤猪肉,另外三位同学在猪肉烤熟前用各种感官仔细观察生猪肉,并做好预测,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

3)演示操作方法,并提醒注意安全。

课件温馨提示:

1、用外焰加热,加热完毕用灯帽把酒精熄灭。

2、注意安全,不触碰发烫物体。

3、先观察食物加热前的特征,再点火加热食物。

4、在观察过程中要及时把小组的发现记录表格中。

5、分工合作,及时整理材料。

4)巡视指导。

5)交流观察结果。

在烤猪肉的过程中猪肉是怎样变化的,你观察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投影仪展示)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和思考。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你认为食物煮熟后的这些变化对我们的食用有好处吗?

熟食就一定比生食好吗?

总结:食物生吃的好处:营养不容易损失、味道鲜美…

      食物熟吃的好处:易消化、好吸收、杀死病菌…

四、迁移与应用

(课件:一些食物)

判断生吃和熟吃的食物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美味的食物(课件出示食物图片),这些食物是生吃还是熟吃呢?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使用方法

(感官、工具)

生马铃薯

熟马铃薯

 

 

 

 

 

 

 

 

 

 

 

 

 

 

 

 

 

 

 

 

 

 

 

 

 

 

观察比较生熟猪腿肉

使用方法

(感官、工具)

烤前的猪肉

预测烤后猪肉变化

烤后的猪肉变化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说课稿

海风井小学   黄成裔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这是一节以观察为主线的课,学生在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后,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同时理解这种变化是为了营养的吸收。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对生食与熟食进行静态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观察生猪肉到熟猪肉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

课前准备时材料选用我做了一些改变,用猪肉代替鸡肉。因为猪肉生与熟的变化很明显,有利于学生对生的食物变到熟的食物有更为丰富的认识,再将煮猪肉设计成烤猪肉,这样缩短了实验的时间,学生在描述“过程”时更加清晰。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意外,有的事先考虑到了,但是操作过程却出现了问题;

1、实验的安全性没有做到位,虽然强调使用时小刀要注意安全,但还是有学生不注意,观察马铃薯时小刀应该及时收上来。再有一个学生将烤好的猪肉尝了一点,烤猪肉时应先强调烤猪肉不能吃,这样不卫生。

2、语言组织不严密,实验之间的过渡流畅,啰里啰嗦反复讲解。

3、没有突出生食物和熟食物都是为了营养吸收,纠结在食物的卫生上了。

     上完这节课,我知道自己在科学语言的组织上还需要多努力,对教材的专研还要加强。这次赛课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相信通过区教科研及学校的培养,我会成长起来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3-02 14:05:13

附件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