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结合教学实际,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作业周期 : 2017-11-252017-12-27

作业要求 :

 结合教学实际,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业要求: 1、力求自创,内容参考率不高于40%。 2、阐述的内容和方法鲜明,有特点,有可借鉴之处。 3、字数不低于400。4、截止日期1227日。

发布者 :张超

结合教学实际,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提交者:学员丁梁军    提交时间: 2017-12-05 19:57:10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基于待优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丁梁军

1.兴趣与自信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于待优生而言,笔者觉得成就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较初中地理明显难度加大,特别是经过初三一年机会忽略地理之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入学时,知识几乎忘得差不多了。因此,高中入学时,首先复习初中地理的知识概况,既能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衔接,也能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觉到也“我是可以学好地理的”。

2.地图技能的培养

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现代地图学知识素养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地图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大多数待优生一见地图就头疼,但是对于网络电子地图却一点不陌生。因此在培养待优生地图技能的时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利用网络电子地图作为突破口,先用后学。学生大多数对电子地图应用比较熟悉,比如:手机定位导航确定最优路线;美团团购聚餐;淘宝网上购物等等。因此,可以先培养学生网络电子地图的应用,引导学生从网络电子地图上获取需要的信息。比如:在高德地图上获取从儋州市八一中学到儋州市第一中学的行车路线(图一);在区域地图中找出儋州市第一中学、银行、医院等等(图二)。

      图一 图二

其次,引导学生把握地图“三要素”,逐步将应用能力迁移到纸质地图。比如:从电子地图上行车路线的选择到纸质地图上交通路线的选择;从电子地图上卫星图城乡分布到纸质地图上的聚落分布等等。

最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一幅地图上包含许多信息,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时,大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根据地理问题明确需要从地图上获取的内容;第二,根据目标内容找关联性内容,有的可直接从图中获取,有的需要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之后得到;第三,根据获取的地图信息解决地理问题。

3.空间视角的培养

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大多数待优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如何应用。因此,在空间视角的培养过程中,尽可能将一些事物空间位置关系、范围、排列能够具体通过模拟让学生感知。比如:学习地理位置时,需要用到经纬度,但是许多同学对经纬度位置难以具体理解,在授课时,可通过小游戏让学生大概明白经纬度位置。以56人班级为例,分7排8列,以排为纬度相邻两排间隔10°,以列为经度,相邻两排间隔10°,分别假设第3排为赤道、10°N、10°S,第3列为0°、30°E、40°W,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位置。

4.综合思维

地理学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5]。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时候,首先培养学生能够“多想”,比如:在学习农业区位时,也会考虑到工业、经济、政治等带来的影响,如“市场需求能影响农作物品种及产量等”、“工业发达能为农业提供生产设备,农业发达能带动相关工业发展”;“在自己家乡设立工厂好不好”,学生能考虑到“这个工厂是什么工厂”、“会不会有污染”、“有什么污染”、“对经济发展好不好经济”、“对自己家好不好”等等。其次,培养学生系统的“多想”,让学生系统的了解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比如: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让学生想了解这些内容,再去分析某工厂区位选择时就能更好更全面地去分析,如某工厂靠近河流,则可大概判断水源充足,水运便利;钢铁厂附近有铁矿,则可判断靠近原料等等。最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综合思考的结果最后还是需要表达出来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还需要通过问答获书面表达来培养学生能清楚有条理的表达。

5.人地观念的培养

人地观念的培养相对其他方面而言,应该是最简单的。地理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只需要从学生的家乡的变化或可能变化出发,学生能够直接地判断利弊,从而进一步分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促进学生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人地协调观念、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比如:假设在儋州市雅星镇设立工厂,然后让学生思考利弊;根据每天在八一总场都能见到橡胶木的运输,从而让学生思考大面积砍伐橡胶树对八一总场的利弊等。

总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学生而异,因地区而异。对于大多数乡村的待优生而言,学习资源相对有限,所处环境也与城市不同,因此在人地观念的培养上最为容易,而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的培养对于乡村待优生而言,还是较为困难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最好能够让城乡学生互换体验,对于他们的成长更为有利。

 

老师评语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学生而异,因地区而异。对于大多数乡村的待优生而言,学习资源相对有限,所处环境也与城市不同,因此在人地观念的培养上最为容易,而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的培养对于乡村待优生而言,还是较为困难的。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最好能够让城乡学生互换体验,对于他们的成长更为有利。

评语时间 :2017-12-06 10:36:07

附件

  • 丁梁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doc 下载 预览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