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作业周期 : 2017-11-262017-12-28

作业要求 :

请阐述信息技术或品德(如果你非本学科请谈你本学科),在其它学科中起到的一些做用,(比如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有那些帮助)

在这些学科中利用了信息技术后效果非常明显,在这些学科中利用我们信息技术的什么优势?

而我们信息技术应吸收其它学科什么优势,让本学科达到高效课堂。(500字以上)

(作业不要求有多华丽词澡,请实事求事的思考。)

(请学员们不得网络抄袭,一经发现一律不合格。)

学员位请注意,宁可写500字的真实思考,也千万别复制网络,这里有网络检测器。

发布者 :连佳洪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提交者:学员李有鸠    提交时间: 2017-12-13 17:07:34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品德与社会》与语文课堂教学

的有效整合之我见

东成中心学校  李有鸠

我一直担任我东成中心学校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针对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我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是完全可以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起来的。可以相辅相承的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和语文课程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但细心比较,不难发现内容上仍存在重复现象和有着密切联系。 
  《品德与社会》我们共同的家园单元中,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美丽的地球;人类的自私行为给地球带来的伤害;我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几部分内容。语文第二十课是一首现代诗,写的也是这个内容。相同的内容出现在不同课程中,都是从各自不同的学科特点写入的,但儿童的实际学习活动却是重复的。为了促进儿童综合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打开学科界限,寻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和语文教学之间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导入方式和活动开展形式。于是我把语文教学顺序做了调整,并把这首诗放在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单元中和品社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学习。结果不仅使品社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而且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深刻,并且对于实现指导学生生活实际的品社教学总体目标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课上课下同学们从自身做起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变成了更自觉的行为。把两科的教学任务同时完成还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品德与语文学课互辅,体现教育目标共性
  在德育教学方面,两门学科有许多目标类似,整合不仅可以使德育教育有层次地进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与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切入点都很多,而要找到两学科的德育关联之处也有很多,在此仅举一例。《品德与社会》日益繁荣的祖国单元中,主要从科技方面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而语文第一单元却是通过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延伸思维,寻找创作素材 
  《品德与社会》以儿童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编排使教学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发挥到极至,也无形中为作文、写话等创造了机遇,丰富的品德与常识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鲜活的素材,整合出的激情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 整合时事等课外资源,也能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和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多丰收。

  乡村教育方式要求我们在新课标的模式下还需要努力挖掘,现在的教育现实就是品社课的教师多由语文课教师或班主任兼任,这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对于课程整合来说却又是极其有利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开辟新径,就会把不利变成有利,让课堂更活跃、有效《品德与社会》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老师评语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评语时间 :2017-12-15 00:05:27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