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请设计一篇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2-052017-12-23

作业要求 :请各位老师学习《怎样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课程后,设计一篇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作为作业,作业上交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16日。

发布者 :王统仕

请设计一篇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钟婉精    提交时间: 2017-12-20 09:20:57    浏览数( 2 ) 【举报】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案的范例

初二物理北师大版《探究——物质的密度》 的设计

教学目标:  

一、目标与技能

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方法与过程

1.在密度实验中,通过对具体感性材料的分析,体会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的物理意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

三组质量、体积不同的铜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出示肥皂块和泡沫)怎样区别?

  生:看出来的。

  师:(再出示两杯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如何区别?

  生:闻气味。

师:(展示一个奖牌)大家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材料的?怎么知道?请大家传看。

  师:我们有时可以从外观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分辨,例如自来水和矿泉水,外观根本无法区别,所以我们想知道能不能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法来区分呢?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展示手里的泡沫塑料(一大一小)。

师:你能看出什么不同?

  生:体积大的质量大。

  师: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大家想不想进一步来看,它们之间有没有一个定量的变化关系?

  生: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大家的猜想有没有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2.设计实验。

  师:现在桌子上给准备了一些器材,愿意研究肥皂块、橡皮块、酒精的同学请举手。(把学生分组,坐好)

  师:请各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的方案。(1分钟)

  师:我们请同学向大家介绍实验的思路。

  生:从小到大选择3块肥皂块,用刻度尺测出每一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每一块的质量,填入表格。

  师:其他小组的思路有没有不同的?大家选择的物质不同,但步骤基本相同。为了加强合作,我们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来做实验,推选一位组长,按照人数做好分工,每个同学都有任务。看看不同的小组情况是否相同,现在选择器材。

  3.进行实验(大约7分钟)。

  期间由学生把表格画在黑板上,并不断填写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师:现在大部分小组都做完了实验,我们来看一看各组实验结果。

  问:下面每一小组都来分析讨论,你们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2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分析。

(因为前面有了猜想的基础,其他小组学生可能会用计算器算出。)

 

 

 

 

质量m(g)

 

 

 

体积Vcm3

 

 

 

 

 

 

 

  生: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说明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既然成正比,就有比值,算一算每种物质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生:相等。

  师:证明刚才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再问:现在综合3个表再来比较,你又得出了什么?

  生:不同物质,比值不同。

  (投影结论)

  问:对于刚才的数据处理过程,同学们有什么体会?

  生:运算量大,数据比较繁琐。

  师:除了这种方法,大家再看有没有不用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

【讨论】

  (引导学生想出作图像的办法。)

  师:各小组试试这种方法,按照作图像的步骤,描点、连线。

  (2分钟)画在透明胶片上。

  请肥皂组代表发言(用实物投影):我们把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系中做出mV的函数变化图像,发现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得到近似的一条直线。

  师:直线能说明什么?

  生代表:说明mV成正比。

  师:既然能看出成正比,说明mV的比值就不变。这一条直线代表了哪种物质?(肥皂这一种物质)

  师:其他小组的情况如何?看看不同组的图像有没有不同。

  请同学展示橡皮组、酒精组的图像。

  都得到了近似的一条直线,都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师:如果把这3幅图像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又能发现什么问

  (重叠放,出现同一坐标的3条直线)

  生:从这3条直线能看出,说明同种物质比值相同,不同物质,比值又不相同。

  师:对,从图像中我们也可以得到结论。再一次证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评估:

  问:回顾刚才,我们用了几种方法来处理数据,得到实验结果?

  生:两种。计算与作图。

  问: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直观?

  生:作图像。可以不用大量的计算。描点就能得出。

  师:今后我们要学会用多种办法来处理问,同时又能掌握简便的办法。

  问:再看同学们自己得到的结论,什么时候比值相同?什么时候比值不同?

  生:同种物质、不同物质。

  师:经过刚才的研究,你能不能总结出区别物质的办法,是什么?

  【讨论】

  生:找mV的比值。

  (板书:密度)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个比值用密度来表示。

  1.物理意义。

  师:我们可以用密度表示这个比值,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希腊字母ρ表示。

  【讨论】大家怎么理解这个特性,在哪里?

  2.公式:ρ=mV

  3.密度表和单位的研究。

  师展示奖牌,问:现在你能不能知道这块奖牌是不是金子做的?怎么办?

  生:测它的质量,测体积,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它的密度。

  追问:算出来了之后呢?

  引导出需要有一个标准来对照。

  师:科学家已经把许多种物质的密度都算出来了,看表。看看金子的密度是多少?

  生念:19.3×103……

  问:这个kgm3是什么?密度的单位。

  问:怎么来的?它表示质量用千克为单位,体积用米为单位,由质量和体积的单位复

合而成。

  师:再看实验中的数据结果,你知不知道肥皂和橡皮、酒精的密度?

  生:可以直接看出来,比值就是密度。不同物质,密度不同。

  分析数据引出:我们还常用克/厘米3为单位。单位不同,数值是否相同?差了1000倍。

  把金的密度换算得到:19.3g/cm3

  通过密度表还发现什么?

  酒精密度值和煤油的发现一般的含义。

  展示课件:杯子碎成碎片,每一块的形状都不一样。密度也不一样?大小不同的泡沫谁的密度大?

  谁能再举一些说明密度是特性的例子?

  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虽然mV变化,但密度不会变,因mV的比值不变。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特性,我们就可以科学地来鉴别物质。

  三、解决实际问

  发散: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哪些地方会用到密度知识?

  四、评估与交流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不足?

  最后,评选本节课最佳合作小组,表示祝贺。

  作业:想办法知道各种硬币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2-21 15:03:59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