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12-072017-12-18

作业要求 :在语言运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词、句、段、篇“确切”理解的能力?

发布者 :王宜德

作业

提交者:学员李月华    提交时间: 2017-12-09 00:59:34    浏览数( 45 ) 【推荐】 【举报】

语言运用字词句段篇“四位一体”教学法
                                  ——讲解、积累、练习、创新
       在语言运用教学中,字词句段篇理解能力提升,内容相对较多,方法相对复杂,然而易懂且有针对性的可实施性办法并不多,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人都会遇到比较大的难题,尤其是在学生语言文字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更是一个长期在一线教师中解不开的迷!我也遇到了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
        但时间久了,找的办法多了,才渐渐发现最简单的办法才是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实用的办法,下面我讲讲我的语言运用字词句段篇“四位一体”教学法,概括起来就是讲解、积累、练习、创新!
         我的学生多是高中学生,其实在他们呀呀学语时对语言的理解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从拟声词象声词到具体意义的词到一句完整的话,他们口语里面的交际能力是很有应变能力的。可是上了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学习了书面语的知识后,他们开始变得模糊变得陌生甚至变得恐惧了,究其根本原因,是太多规矩他们从没有接触过的说话法则改变了他们习惯且熟悉的说话方式,语言文字开始让所有的读书人有了一种境界。
        经过与学生与老教师与网络的深入沟通认识,我发现其实在语言文字教学上最最重要的解开这个迷的办法是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熟悉度,就好像一个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一个身影一个声音我们就可以识别他本人一样!
        所以,我在语言文字上的教学方法是熟悉却不要求了如指掌,运用却不要求万无一失。提高学生字词句段篇确切理解能力,我从具体课文做起。
         一讲解、二积累、三练习、四创新
         一、讲解
 教师的讲解应该简明扼要且生动形象并且能够反复加强。
         1.从文字意找语意境
    《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中“颇”的意思是十分、非常、极其、特别等意思,这句话的意境是不宁静,而且是特别不宁静,用上颇与去掉颇的意境完全不同,大失意味,能不能突出朱自清复杂矛盾且无处可说的心境只在一字之差。
         2.从词语性抓突破点
    《烛之武退秦师》标题“退”字本是动词指后退、撤退,可在此处必须解释为“使……撤退”词性必须是使动用法,在使动用法中理应抓住烛之武的主动性秦师的被动性才能突出烛之武的勇武智谋。
         3.从句中心侧句逻辑
    句子的中心词能够体现出句子的逻辑关系。 《说“木叶”》中有一句: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木字为中心,在落与不落之间比较。 
         4.从段关系引段大意
    每一个文段一般都有中心句,段首段中段尾关键是能够总结全段的句子,段落中的关系看懂段落中心大意。
《咬文嚼字》中间谈到“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一段按照从字的直指意义到联想意义进行逻辑分析,有理有据。
         5.从篇整体看篇主题
     《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整体上分别从归去之前写到归去之中再写到归去之后,紧紧围绕归去这一主题突出归隐之情。
     二、积累
     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篇一篇,从相同看不同,从不同找相同,见一个积累一个,下次再读就觉得熟悉了。
     找一些常见、易错、常考的知识反复记忆。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积累。
     三、练习
     1.朗读
     口语积累是促进书面语能力的一个方法。多读多熟悉文字的运用,把无声变成有声的东西就会事半功倍。
     2.背诵
     记忆是我们最常用的普遍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记住了下次可能就会运用了!
     3.倾听
     听有声读物,可以是经典,可以是常用语言,无论哪种都是需要我们熟悉它的语言文字。
     4.讲述与写作
     把文字能力落到实处的只有讲述和写作,讲述可以快速理清思路,课上三分钟,写作可以反复追味。修改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能力的方法。
     四、创新
     创造力强的学子,能够将语言文字的运用随机应变。我们如果能在创新的情况下符合大众的需要语言文字,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事。
     曾经有个学生在形容秋的时候她运用了“动秋”,我眼前一亮,大加表扬;也有的同学,在谈到诗歌创作时,尤其是中国诗的意味时,说到“诗,是笔下的臣,因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真的是欣喜不已,多形象的比喻啊!
     谈了这么多不成熟的观点,皆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2-19 15:39:08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