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1-282017-12-29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结合学科年级组学期工作计划设计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后根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以作业的形式并在平台按时提交。

要求:

1.教研活动设计研修成果要结合个人实际,设计合理、可行的个人研修成果;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

提交者:学员吴联梅    提交时间: 2017-12-08 21:14:55    浏览数( 2 ) 【举报】

普通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

《铁和铁的化合物----亚铁盐、铁盐》教学设计

吴联梅

 

一、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是铁的重要化合物:铁盐和亚铁盐,重点介绍Fe3+的检验方法以及Fe2+的还原性与Fe3+的氧化性。

2.教材内容编排注意与第一、二章知识的衔接。本节课教材内容突出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并且注意与已学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与衔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3.通过对实验探究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教材介绍Fe3+离子检验、Fe2+Fe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Fe2+Fe3+检验方法。

②认识Fe2+的还原性以及Fe3+的氧化性,归纳Fe2+Fe3+相互转化的条件,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多媒体演示探究Fe2+Fe3+的检验方法,引导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学生探究Fe2+Fe3+相互转化的条件,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组实验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树立运用化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Fe3+ 、Fe2+的检验,Fe3+ 、Fe2+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Fe3+ 、Fe2+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策略

新课程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学以学生思维活动,实践活动为中心,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知识结论,而应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本节课中设计较多的实验探究内容,以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观察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实现知识的总结与提升,体验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教学流程

生活中的“补血剂”~引出铁的重要化合物以及铁盐和亚铁盐

引导总结Fe3+Fe2+的检验方法~学生讨论离子检验方案,多媒体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得出检验Fe3+Fe2+的最佳方案。

探究Fe2+、Fe3+的化学性质:还原性、氧化性~从化合价角度分析,Fe2+有较强的还原性和Fe3+的氧化性,并设计实验证明。

归纳:Fe2+Fe3+的转化~完成学案中相关内容

知识应用一(问题讨论)~如何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3+观察、解释FeCl2溶液的保存方式。

知识应用二印刷电路板的原理~学生根据信息了解与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谈收获


板书设计

  铁盐和亚铁盐 

一、Fe3+Fe2+离子的检验

最佳方法: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二、Fe3+Fe2+离子的相互转化

三、铁三角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2-11 23:35:35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