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1-282017-12-29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结合学科年级组学期工作计划设计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后根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以作业的形式并在平台按时提交。

要求:

1.教研活动设计研修成果要结合个人实际,设计合理、可行的个人研修成果;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

提交者:学员王初荣    提交时间: 2017-11-30 17:35:29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王初荣

 

一、教学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重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达到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生的问题资源能够共享,学生已经习惯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具有初步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测定,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 、通过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2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观点,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

  采用1.实验探究法使学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体意识。学生动手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多种感官协同法 ,就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并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利用动画模拟突破难点,因此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

.教学过程: 

1. 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让学生写出白磷在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然后设置问题:化学反应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

2. 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 1 )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或猜想:

①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②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③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④ 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2 )设计实验。

  在充分假设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让同学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 ①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②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3 )实验求证。

  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实验,要求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物质的状态、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等。

4 )得出结论。

  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

  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5 )解释讨论

    教师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首先展示 白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过程》动画,给学生必要的启迪。并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 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⑤ 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⑥ 通过思考上述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际间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变。

  演示动画 《氧化汞受热分解》,以便加强学生理解反应前后质量之所以守恒的原因。

6 )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①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天平的变化

② 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上两个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怎样改进实验装置?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归纳总结。

  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砺练自己的智慧。

3. 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建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 , 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设置了几道习题:

1 )、在蜡烛燃烧实验中,若设有水和二氧化碳收集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怎样变化?解释原因。若使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此实验装置应怎样改进?请谈谈你的实验方案。

2 )、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锥形瓶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①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相比较,固体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解释原因。

②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与参加反应铁的质量相比较,固体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解释原因。

4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问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寻找生活中符合这样特点的例子,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4. 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在反馈、矫正后,提出: ①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② 你能否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有哪几方面的应用?

  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5.布置作业:

  铁钉在生锈前后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请你调查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板书设计 :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原因

不变的量: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种类、元素质量。

变的量:物质种类、分子种类

可能变的量:分子的个数

 

.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2-05 08:20:04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