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1-282017-12-29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结合学科年级组学期工作计划设计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后根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以作业的形式并在平台按时提交。

要求:

1.教研活动设计研修成果要结合个人实际,设计合理、可行的个人研修成果;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

提交者:学员黎元精    提交时间: 2017-12-29 00:10:16    浏览数( 5 ) 【举报】

《地球的形状》集体备课

 

参加人员:全体科学教师

时间、地点:科学实验室

 

一、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

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不迷信权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四、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差异。

五、教材分析:

本课从古时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到今天人们可以在太空中给地球拍照,不仅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一个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

教材一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形状的概念。人类是怎么样逐步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呢?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激起他们的求知欲。然后教材依次向学生介绍古代、近代、现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这里分为三个层次:(1)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那时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一种不科学的解释。(2)组织学生观察“进港的帆船”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通过发现“帆船进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到船身”这一现象,认识到地球是圆球形的。(3)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观点确实是对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航天事业仍然居世界前列。

第二,借助计算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数据,建立科学的地球大小概念。

六、分析学生:

学生早已对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非常熟知,他们虽有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可是他们对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不多,而这个探索过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历史知识以及相关的科学情感与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好载体。

七、教学方法:

本课是宏观的想象认知课,学生要建构地球是圆形的比较困难。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逐步从一般感知——理性感知——理性认知——建立知识,来学习新课,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启发引导学生经历千年历史,体会典型的历史片段,理解前人的不懈努力。通过进港的帆船模拟实验,利用实验法,让学生根据现象做出解释,体验地球的形状。

八、教学思路与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计划采用这样的教学思路:

环节一:要求学生大休时间采用上网查询、查阅书刊等多种方式搜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丰富扩展他们的学习经历。

环节二: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包括现在的科学仪器拍摄的地球照片、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等。为后续研究做铺垫。

环节三:课本以古代的中外图片和科学家的话来形象具体的表示古人对天地的猜测,可以让学生仔细看图,认真的读字,发挥想象,对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时间、典型观点、提出人、证据等方面具体分析,以体现对资料的整理、分类、归纳、总结过程,同时渗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的科学认识。

环节四:模拟进港的帆船,让学生对比观察,船从远到近行驶过来的情况。在动手之前应先动脑,组织学生讨论:如果地球是平面的,船是怎样的?如果地球是圆形的球面的,又是怎样的?在观察时,要指导学生眼睛要平视,开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环节五:小组合作的计算题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有多大。在课堂评价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利用课后时间查阅关于地球表面的图文资料,既丰富知识,又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2-29 00:17:00

附件

  •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地球的形状》.doc 下载 预览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