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1-282017-12-29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结合学科年级组学期工作计划设计一次教研活动,活动后根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以作业的形式并在平台按时提交。

要求:

1.教研活动设计研修成果要结合个人实际,设计合理、可行的个人研修成果;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实践研修成果--教研活动设计

提交者:学员周 晶    提交时间: 2017-12-05 20:34:38    浏览数( 65 ) 【举报】

一字一句总关情

——《咬文嚼字》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弄懂“咬文嚼字”的含义——什么是“咬文嚼字”?

2.明白“咬文嚼字”的原因——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3.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重难点:明白“咬文嚼字”的原因,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整理文中事例,并划分层次,弄懂什么是“咬文嚼字”。

第二课时:分析第一部分,研讨分析文中改字的事例,弄懂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第三课时:分析第二部分,研计文字的联想意义及流弊,弄懂怎样“咬文嚼字”。

课时:三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课前热身,复习巩固

1、解释“咬文嚼字”在下面句子中的意思。

1)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2、 “咬文嚼字”是一种               态度。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二、课内研讨——文字修改:

分组讨论:文中多次举到改字的例子,是不是所有的改了都好?原因分别是什么?修改应本着什么原则?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改得好不好?原因是: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改得好不好?原因是:
ƒ《红楼梦》谩骂性的话语:“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茗烟骂金荣)

    改为:“你这好小子!”

改得好不好?原因是:

 

结论1

拓展1

1)、以下哪一句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话?

A、你是个妖怪,哪里逃!B、你这个妖怪,哪里逃!C、妖怪,哪里逃!

 

2)、以下哪一句是《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的话?

A、你是猴头!B、你这猴头!C、你这妖猴!

思考:“你这”真的“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吗?请举例说明。

 

3)、对比,看看哪一个好,并说明原因。

原文: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有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改为: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有一个破的空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a.“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b.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c.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改得好不好?原因是: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         )         (    ) (    )     (       )在括号里填入表情感或态度的词

结论2

拓展2对比句子谈感受

1)、对比,看看这三句话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子)      徐公何能及君也!(妾)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

 

2)、对比赏析,哪个好?并说明好在哪里。

原文: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改为:鲁提辖三拳分别打在郑屠鼻子上、眼眶上、太阳穴上,郑屠就被打死了。

 

3)、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改得好不好?为什么?

 

3、“推”和“敲”的故事

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月下门。

  “推”和“敲”哪个好?为什么?

结论3

拓展3对比词语,看哪个好,并说明原因。

1)(忍、眼)看朋辈成新鬼        ——(《无题》 鲁迅)

2)春风又(到、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数)枝开。 ——齐 己 《早梅》

 

三、课堂小结,总结思考:

1、思考:朱先生举以上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现在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了吗?找出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2、名句积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

3、本课小结:本课节我学到了什么:(静思悟道,独立完成)

 

 

四、课后作业,链接高考:(完成在作业本上)

1、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

2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安禅:僧人坐禅时心神安然入定的状态。

毒龙:比喻人的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教学反思】:这节课安排的内容比较多,我处理的方法是,学生课前自己做,并且小组内讨论,利用课堂时间来讲解答案,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内容涉及颇多,课堂内容比较紧,课内分组讨论的时间安排比较少。

老师评语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有创新

评语时间 :2017-12-08 12:17:54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