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数学教学中怎样落实新课标理念

发布者:窦明唯     发布时间:2018-01-17 浏览数( 3) 【举报】

数学教学中怎样落实新课标理念

数学的学科教学,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落实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文就个人数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对数学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新课标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坚持“教”为“学”服务。重点要关注学生的“学”,要由“重教”转为“重学”。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学法指导,对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在如今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体验参与。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辅助学学习,起到指导的作用。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新课标中大力推广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进入初二学习阶段,我发现所任教的数学教学中,许多原来数学学科的佼佼者成绩下滑,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初二后,还像以前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3、不重视基础。一些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到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

一、做好学科宣传,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具有许多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背景材料,以及数学进展中的成就。数学教学要善于发现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传统名题、趣题、生活中问题。用好这些有趣味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和获得成功的感受。培养学生贴近数学的情感。如果这些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期待,一种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一种动力,学习就不会是一个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过程。而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教学,可以用下面的“农夫和鸡蛋”问题作为学习的一个目标,引导学生先学好本节课,为解决这一问题打好基础。

“农夫和鸡蛋”问题:有个农夫到街上卖鸡蛋,第一个人买去了全部鸡蛋的一半多一个,第二个人也买去了剩下的一半还多一个。第三个人还是买去了剩下的一半还多一个。这时筐里的鸡蛋正好剩下10个,问这个农夫原先有多少个鸡蛋。这个问题如果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则代表着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很高的水平。体现了运用方程的思想。如果用逆推法来解决,则反映着一种逆向的思维。这样,教学的活动就更具有了活力和创意。有些教学内容缺乏与之相关的趣味问题,可以考虑在思想方法上相类似的问题来作为引导,例如:下面的“九点四线”问题,体现了一种突破思维框框的思想。“九点四线”问题:你能一笔画出4条线段,使这4条线段穿过如图所示的9个点吗?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移项法则时,可以设计一些卡片,拼成许多方程。让学生通过摆弄这些卡片,感受移项过程中各项符号的变化规律。这样,就可以让教学活动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数学学科的宣传,必须落实到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保持一定的热度。这样数学的学习就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重视学习习惯的培训,养成数学学习的责任感

数学内容丰富多彩,前后内容连贯性强。教学是一门影响人的艺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幼年时期就应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素质就是培养习惯,素质只有成为习惯,才能成为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数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做一些必要的训练,使学生的学习在时间、质量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保障。而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又体现了学生不同学习品格。例如:课前学习用具的准备,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责任心;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阅读,则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听课中笔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中优秀的品格;作业的互相检查和错误的订正,也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反省和进取的学习精神。通过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责任心。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在每个起始学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跟踪训练,开展各小组间养成学习习惯的评比,对个别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进行分化和特别的训练指导。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自觉的行为。就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互动、合作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课堂上要发挥互动、合作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每堂课的前5至8分钟,安排不同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上讲台讲演,讲演的内容是归纳、整理上节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并能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开展各学习小组间的学习竞赛,比一比,看谁讲得好。通过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取的精神;如上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一节中,让学生归纳、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这一活动在一节课的小结中同样地适用。学生在这种自我展示的活动中,重新认识了自我,在情感和态度上拉近了与数学的距离。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发挥合作学习中的互助的作用,全面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要关注学习中互助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合作学习也不应该只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可以突破小组这个框框,形成整个班级、甚至班级之间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学习。失去了学习的互助性,合作学习便没有了任何的意义。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素质的差异,教学中学生难免存在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层次的知识缺漏。 发挥合作学习中的互助作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班级集体教学的疑难问题。例如:建立宝塔式的数学学习管理制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帮多”和“多帮一”的互助学习活动。如作业的管理,每个人的作业由各小组组长检查,正付组长的作业互相检查,并担负起辅导与监督的责任。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就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地得到纠正,使所学的知识又一次得到巩固和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得到普及。电脑和网络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和兴趣的重要手段。适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发展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理数运算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器在计算上的纠错功能,帮助学生找出运算错误的原因,更好地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的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往往缺少必需的教学模型,如果让学生学会“几何画板”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几何图形的画图、移动、拼接和变换。从中感受和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学习观念和方法上都是一种有益的突破。《几何画板》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学生可以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在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几何“实验”的环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思想。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自带的图库就可以实现在电脑上画出常见的几何图形,通过“复制”与“粘贴”就可以实现图形的拼接,利用“几何画板”的 “动态性”以及几何关系的不变性,让学生在图形的变化中发现几何的性质,实现了学生与几何图形的零接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几何。突破了传统几何教学中缺乏直观性的难点。

六、提倡教与学的科研,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自从艾宾浩斯创造了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首次叩开研究人类思维之门以来,关于学习问题的研究一直都十分活跃,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众多的关于学习的理论,但就学习的本质而言,尚是一个未解之谜。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一个数学的观念是如何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如何选择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怎样的练习才最有效?如何成功地构建数学素质的基石等诸多问题都有待人们进一步的探索。教师和学生几乎天天都在教数学和学数学,我们不能对每天的学习熟视无睹,我们可以对学习的过程积累一些可供研究的素材,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适当的问卷调查,把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加以归纳、总结。对数学学习中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跟踪调查。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一些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和学生都加入到如何学好数学的研究行列中去,使教师和学生分别在教学和学习中获得乐趣。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学生的发展。把数学作为人的发展的一般动力来看待,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始终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进取,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每个教师不应是一种教书的工具,而是应当具备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机会进行体验、感悟和思考。学生能读懂的尽量指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道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能分析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分析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归纳概括的知识结构、解题规律,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以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学生能探索到的新知识、新方法尽量鼓励他们去尝试、去探索,以利于他们获得成就感,激发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勇于探索、钻研的习惯。希望通过这种学法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附件

  • 数学教学中怎样落实新课标理念.doc 下载 预览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