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认识周长》 课件、说课稿及附件PPT

  发布者:何景剑    所属单位:双河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8-01-04    浏览数( -) 【举报】

认识周长

双河中心小学  何景剑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物体表面的周长,会用测量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的周长。

教师出示例1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获取的信息

师:妈妈想给桌布镶花边,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镶吗?

(课件出示把花布摊开,放平的平面图,指名学生上讲台指一指)学生边操作边口答。

    教师用课件展现桌布的边线,并指出:花边就镶在这些地方。围桌布一周。(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桌布周长)

2.视觉感知树叶面的周长。

教师出示例1图让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获取的信息。

: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

:在测量树叶面的周长。

:你知道树叶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 (指名学生上讲台前用手指一指)

 学生操作、口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叶面的边线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树叶面的周长),并强调:围树叶面一周

3.围相框。

提示注意,从哪开始,哪结束。(从起点开始,围图形一周之后,再回到起点)

4.什么叫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你觉得重点字词是什么?

提示学生,重点字词“围”、“一周”、“周长”。

二、触摸感知,巩固周长

教学“议一议”

1.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

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名说一说课本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指出课本封面四周的长是封面的周长,然后让同桌合作,其中一个学生用手指沿着课本封面的四周摸一模,边摸边说封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的长度。另一个学生观察,看摸课本封面的同学是否摸得正确。(两个同学轮流进行)

 3.知识巩固。

让学生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教师课件展示。

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三、动手测量,认识周长

教学例2.

1.小组内讨论测量周长的方法。

先让学生指一指纸片,塑料碗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测量方法。

2.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测量方法。

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方法。

(1)测量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时,可用尺子分别量出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2)测量塑料碗口周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软尺量,二是用线围,再用尺子量线。

3.学生操作练习。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长方形纸片、塑料碗、细线、尺子等),测量出长方形纸片、塑料碗口、扇子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

1.3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长的吗?为什么?

2.测量。

3.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 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并与同伴交流。



《认识周长》说课稿

                                                         双河中心小学 何景剑

一、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学会了测量长度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规则和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编排的最大特点是突出直观操作、强调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学习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倾听习惯。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

三、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采取了教师导学,同伴助学,互动评比,先学后导的学习模式;以“情境中体验周长---生活中建构周长---生活中寻找周长”为课堂的主线,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周长。同时我遵从学生“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的认知发展规律,采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同伴助学和归纳总结的方法获得知识。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感知周长、理解周长。

四、教学流程

新课程理念提出“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阵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 体验数学”,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设境激趣,体验“一周” 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创设了: “给方形桌布的四周镶上了花边”“围树叶”“围相框”三个动画情境让学生感受“一周”,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情境中的“一周”。然后我用课件以“路径”的方式标示出所有情境中的“一周”,并追问:这些情境中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一周”,以此揭示课题:认识周长。这样设计,通过活泼的生活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抽象出“一周”的表象做了感知上的铺垫。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二)实践探究,同伴助学

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

第一层活动: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说一说,逐步建构周长的概念。 首先,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学生可能会说到课桌面的一周,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它的一周,然后激励学生继续找出比课桌面一周更长,或者更短的物体表面的一周;以此让学生体验到物体表面“一周”是有长度的。接下来,让学生在学习卡上描出图形的一周,然后水到渠成地抛出“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这一追问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抽象出“周长”的概念。在学生归纳总结“周长”概念的这一环节,我将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归纳出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样的设计充分地体现了“生本式”卓越课堂中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同伴助学”的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对周长含义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第二层活动:辨一辨,深化理解周长的含义。

一个数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之后,如果缺少相应的变式理解,将会是模糊的、不全面的。为此,我用课件出示封闭与不封闭图形让学生找出哪些部分的长度是它们的周长。交流到没有封闭的图形为什么没有周长呢?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我想,学生在思索、交流、倾听的过程中,会进一步理解周长概念中“围”、“一周”的含义,以此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第三层活动:量一量,完善建构周长的含义。

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为此,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后,我安排了测量周长的活动,以达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善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考虑到“用软尺量”和“用线围后再量”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操作难度。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提出活动要求即“在小组里先商量测量的方法,再选择工具测量。”同时,在小组中发挥“小先生”的作用,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最后,请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式”课堂理念。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

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取成功的体验,本节课我设计了三种层次鲜明的发展性练习。

(四)总结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思维方法,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同伴间的互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微型教案,以这个图形非常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简单明了地表示出了周长这一概念。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在教法和学法上有所突破,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倡导合作、交流、质疑、展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附件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