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发布者:杨献明    所属单位:叶县廉村镇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02-12    浏览数( -)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          积累:掌握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感悟:学习解读游记类文章的主题,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学习作者月夜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

游记类文体主题的解读,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900年前的一天,也就是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这一天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有一个睡不着的文人和他的朋友夜游了承天寺,看到了如水的月光,并且写下了85字的游记,所以,这个普通的夜晚和那轮明月,以及那个失意的文人,在中国文化史的天空,熠熠闪光。

他频遭贬谪,历典八州,行程万里;他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无所不精。他是中国文人里,最有才华的一个人,也是中国文人里,最倒霉的一个人。

苏轼虽然才华横溢,但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顺利,削职罢官很是频繁。但他乐观豁达,活得潇洒,常寄情于山水之中,以排遣精神上的郁闷和仕途上的失意。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他写了一个什么样月夜美景,有着怎样的特殊心情。

(二)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朗读课文,提示注意朗读节奏停顿,并让学生点评优缺点。

老师范读课文,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学生集体诵读。(带着理解,带着情感,带着对苏轼的崇敬!)

(三)      了解背景,明确处境 ,概括所叙之事。

提问:为什么苏轼会在这样的夜晚去承天寺呢?

目的: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这是学透本文的基础。

方法:出示幻灯片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苏轼的被贬经过,了解作者心路历程;深入到文本中,用心体会感悟。

明确: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加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月色太美太温柔,人太孤独太寂寞,闲情赏月,乐观洒脱。

(四)      欣赏月色,感受环境 ,赏析所写之景。

提问:苏轼和好友看到了怎样的景色?他是怎样描写的呢?。

目的: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对重点句子理解翻译。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方法: 反复诵读,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从选词造句的角度品析:如、盖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比喻,藻荇交横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无一“月”字,却满眼是月。

明确:月光撒满庭院,那一片清辉如同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把竹柏影比喻成藻荇交横,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境界。 “盖”字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有一丝惊喜,有一份惊叹,增添了无穷的韵味。此处写景没有一个月字,从侧面看却满眼都是月色。

作者写景惜墨如金高度凝练,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澈、竹影婆娑、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明确:解读主题,品味心境,感悟所抒之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说自己是“闲人”,你认为呢?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看。

目的:让学生通过对“闲人”的理解,领悟作者特殊的心境。

方法:了解背景,感知苏轼心路历程,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明确:他们并非闲人,只是不屑于为名利而趋炎附势忙碌奔波。看似闲情赏月,只不过,是为排遣忧郁寻求解脱。而此时的“闲”可见他的内心无奈与悲凉。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五、    总结

苏轼被贬黄州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这也是苏轼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六、    作业:当堂诵读

课外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

《卜算子---缺月挂梧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七、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景美!

人闲?

情真……

 


附件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