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初中思品班 第四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02-012018-02-14

作业要求 :打造生活化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堂符合当代课堂德育回归生活的发展趋势。打造生活化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具体操作环节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者 :张文玉

初中思品班 第四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梁文娟    所属单位:三亚市天涯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8-02-13 20:46:03    浏览数( 102 ) 【举报】

  

新编教材突出了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和活动性学习方式。整个教材的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因此,我们就应该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课堂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感悟、交流,分享,帮助学生形成观点,超越知识、实现价值教育。那么怎样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呢?根据自己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和切身体验,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一、巧用栏目,重视探究过程

新编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给人耳目一新,课程活动安排丰富。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是从“运用你的经验”开始,把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由于我所面对的学生来至农村地区,所以在选择使用课本中的栏目时,因地施教,教材中有些活动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的,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置,选择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良好的课程导入方式只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基础,教学主体内容才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启示。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知识的学习提高而提高,学习能力会因对生活(直接的间接的)的积累而不断提高。然而,新编教材中的案例有时不够切合本地区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种脱节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到家的意味一课,课本中所提到春运这景象对于我们本土的学生来说,从未曾体会过的经历。我在课前安排学生与父母绘制一分自己家的结构图,介绍自己的家庭。有助于学生对家庭有直观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基础。让学生介绍自己家庭过春节的生活情景,加强理解了课文中的观点----家是温馨的港湾。

三是教学生活化要尊重学生主体,关照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学习是人的主观的精神活动,在获得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展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教学中关照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的生活具体生动的围绕学生生活实际来挖掘、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朝着生活方向拓展、延伸,使学生在生活化情景中接受价值引导和法治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几则有关学生因为玩游戏、看电视挨父母批评、教师批评跳楼自杀的新闻,然后,围绕新闻提出几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什么导致一些年轻人越来越轻视生命?你认为孩子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是家长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溺爱、放纵和过高期望?是教师管理方法简单粗暴?还是学生情感脆弱、缺少自我约束?我们在今后的成长中,该如何应对挫折,对生命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去思考问题。在学生思考问题,给出答案后,教师再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这样要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效果更好。 

初中教师需要紧扣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将生活化案例穿插到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吸收更多的养分。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从而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02-19 00:00:17

附件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